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内阁--指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 * * (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铁血网》

请回答:

⑴指出当时英国立法权、行 * * 的归属。(3分)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谁的手中?(1分)

⑵此解释是否适用于明朝的内阁?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答案

⑴归属:立法权:议会;(1分)首相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1分)行 * * :首相。(1分)实权:首相。(1分)

⑵不适用。理由: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均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③只是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4分。说明:只有结论没有理由不给分。)

⑶中: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分)

题目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掌握立法权;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内阁掌握行 * * 。而内阁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2)首先说明看法,显然此解释不适用于明朝的内阁,然后就明朝内阁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史实说明理由。注意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佐        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3)注意比较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古代内阁制。首先,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第二,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定权,行 * * 掌握在君主手里,明朝内阁制只是君主的顾问机构.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 * * 。第三是作用不一样,前者强化皇权,后者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点评:比较型材料题: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进行比较对照,辨别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寻求其中规律的方法。

首先,按知识结构确定比较点(即比较项),如:对于过程性历史事件,可分成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性质、特点、内容)、结果(作用、影响)三个部分。

其次: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比大不比小”。 如比阶级属性不比人名。比历史阶段不比具体时间

再次:比较之后要总结出结论,相同点总结出规律,不同点总结出特征。例如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比较项是发动两次战争的目的、两次战争的性质、结果和影响。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