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明上小学一年级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六年级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还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

参考答案: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的学习中,使其发现学习的重要性,并使得,小明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便一山  所识穷乏者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

D.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橘生淮南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