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见,明代的专制主义政治是比较高明的政治,皇帝一方面使内阁“有宰相之实”,把原先宰相的权力巧妙地转移到了内阁的身上,这大大替自己分担了繁忙的政务;另一方面,皇帝又使内阁“无宰相之名”,内阁行政没有法理上的依据,本质上依然是由于皇帝制度外的信任而私授权力的秘书班子,而且官阶比较低,这样就大大防止了内阁专权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内阁体制的作用只能是对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它仍然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
——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 * * 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来事做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三: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特点。你如何理解它“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内阁的特点。(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6分)列举英、美二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2分)
(1)特点:“有宰相之实”权力很大,行使宰相职权;“无宰相之名”地位低,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4分)理解:废除丞相设内阁,使皇权缺乏制约因素,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容易导致决策失误。(2分)
(2)内阁掌握行 * * ,内阁对议会负责。(6分)
(3)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6分)
史实:英国确立的是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2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等可以看出,宰相权力很大,但是不是法定的机构。明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由于明初废除了丞相,封建制度沿袭下来的官僚制度发生了巨变,政务无法及时处理而采取的措施。(2)从材料“内阁会议先就来事做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可以看出内阁掌握有行 * * 。(3)从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可以看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等。可列举英美民主制度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
点评:明代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的重点只有两个: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有关废除丞相的目的和内阁的职责等也需要掌握。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