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四 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2分)

(2)材料三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

(3)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8分)

答案

(1)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3)变化:由要求“大开国会”到反对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实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光绪帝无实权,变法阻力大。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具有军国主义倾向,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根据材料二信息“泰西各国皆设议院”“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材料三 信息“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可知两者都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以使国家富强。但是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等方面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四信息“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 ,分析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时期对封建势力做了妥协,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这实际上暴露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变法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原因。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