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说明]


如图8-7所示的流程图用于从数组K中找出一切满足:K(I)+K(J)=M的元素对(K(I),K(J))(1≤I≤J≤N)。假定数组K中的N个不同的整数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M是给定的常数。

[流程图]



在如图8-7所示的流程图中,比较“K(I)+K(J)=M”最少执行次数约为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N→J (2) I<J
(3)I-1→I (4) J-1→J
(5) |N/2|

解析:依题意,理顺图8-7所示的从数组K中查找相关元素对的算法基本思想是:设置了两个变量I和J,初始时分别指向数组K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若这两个元素之和等于M,则输出结果,并且使这两个指针都向中间移动一个位置;若这两个元素之和小于M,则将指针,向中间移动(因为数组K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若这两个元素之和大于M,则将指针J向中间移动;以此类推。当I≥J时,说明数组K中所有的元素都搜索完毕,则退出循环。
结合以上分析,(1) 空缺处应将数组K中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赋予J,即应填入N→J。
(2) 空缺处应判断循环体是否退出,其所填入的条件表达式是I<J。当I=J时,说明这两个指针指向同一元素,则应当退出循环。
(3) 空缺处在流程图中有两处,一处是当K(I)+K(J)=M时,另一处是当K(I)+K(J)<M时,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将指针I向中间移动一个位置,即该空缺处应填入I+1→I。
同理,(4) 空缺处应填入将指针J向中间移动一个位置的表达式J-1→J。
在如图8-7所示的流程图中,比较“K(I)+K(J)=M”最少执行次数发生在第1元素与第N个元素之和等于M、第2元素与第N-1个元素之和等于M、第3元素与第N-2个元素之和等于M、……。若符合此类型的情况,则每次比较时,指针I和J都向中间移动,因此比较“K(I)+K(J)=M”最少执行次数约为N/2次(计算结果应向上取整数)。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 * * ,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A.①③⑤      B.②③④        ①④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 * * 。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