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穿洋装是一大时尚……但洋装虽流行,却并未取代中国传统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改良。比如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剪裁婀娜的旗袍等……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旗袍、学生装、裙子……五花八门的服饰装点着民国的生活,也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
(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分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初中国城市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为什么此时中国农村的变化却依然是微弱的呢

答案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欧美各国都随机器工业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2)历史信息:民国初期人们的服装、生活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山装、旗袍的改良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
说明: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民主制的确立、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激励了民众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3)原因:当时中国农村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处于封闭状态,流动性差,几乎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传统、保守观念根深蒂固。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研究光活化现象。1888年,马卡西提出光可提高生物碱对种子、植物和两栖动物卵的毒性。20世纪初,人们又研究了叮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到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无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在光诱导的氧化作用下,会产生毒性,它们在自然界中会迅速降解变为无毒物质。光动力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影响该过程的因素很多,其最终产物也可能是多样化的。因此,光活化农药在理论和应用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光动力作用进攻的目标有生化组合物、生物膜和酶。可被光敏化氧化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固醇、脂肪酸、硫化物等。光敏化氧化将改变或破坏上述物质正常的生物功能,对生物有机体产生毒害。
  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已发现了一些较有效的光敏化剂,它们可能被应用于光活化农药制剂中。例如赤藓红B,能有效地对家蝇、大蚁、象鼻虫、家蚊、蝴蝶、夜盗虫起毒害作用,是目前实现商品化的少数光活化农药中较典型的一种。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光活化农药起作用,必须有光为动力,其最终产物也可能是多样化的
B.光敏化剂平时并无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会被光激活氧化,产生毒性
C.光活化农药的研究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D.光活化农药有许多优点,它们使用比较安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