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材料:
材料1 我们积极倡导弘扬奉献精神,不是要人们抛弃一切个人利益去过“清教徒式”的生活。我党允许并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只有把弘扬奉献精神与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激发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弘扬奉献精神,不能与“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对立起来。弘扬奉献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贡献到工作当中去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用奉献精神的价值去否定分配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就只能导致继续吃“大锅饭”,最终使奉献变成空洞的说教。
摘自人民网《按劳分配与奉献》2003年7月16日
材料2 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某市有一工程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星期天到乡镇企业工作,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则给予技术服务费作为酬劳。未曾想,这样的事在当时被认为走违规的,工程师因此受到不公正处理。出现这样令人困惑的事例,原因在于当时对于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能否参与分配,在政策上不清楚,法律上不明确。今天,这样的问题早已不存在了,人们正享受着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种种实惠。
摘自人民网《从“按劳分配”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02年12月4日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7年竞的十三大就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报告特别指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和实际操作原则上的又一新进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摘自周小川《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1、2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结合材料3说明党中央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
(3)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参考答案:(1)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就需要确立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在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劳动、信息、房地产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属于不同个人所有的情况下,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投入,其所有者必然要取得相应的收入,从而存在按生产要素获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按要素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数量是按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为依据。这就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而不是指它们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它们贡献的大小以及获得相应收入的多少需要通过市场来评定。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并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体现科技、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和作用,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有利于体现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的贡献,调动了生产要素主体提供各类生产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以造福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 考查对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的掌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解题的重点是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个人收入的必然性。本题可改换角度出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考生必须重点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