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摘自《中 * *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2)怎样理解股份制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推行股份制与私有化有什么根本不同
参考答案:
解析:(1)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所有制是指对生产资料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所有制前提下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所谓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所谓经营方式,包括经营资产的直接经营方式和经营资本的间接经营方式。所有者控制一定所有制赋予的全部权利,就形成了独资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资产的直接经营方式;所有者有偿让渡了部分权利,比如经营权,就形成了股份制等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资本的间接经营方式。相对于所有制,所有制实现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形式。 (2)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当前,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因为在当前阶段,股份制相对于其他形式,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上,更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推动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股份制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提高公司决策中的制衡机制,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3)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绝不等于推行私有化。这是因为,第一,股份制虽然兴起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它仅仅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本身并不是公有与私有的分水岭。第二,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不否认和排斥公有制有其他实现形式,如独资、合伙制、合作制、租赁制等。第三,股份制的内在要求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投资主体不一定是私有者。通过国有公司相互持股,国有公司引入其他法人事业单位持有股份等形成法人持股的股份制模式,同样也是股份制。第四,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目标是通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使所有者真正到位,而私有化并不必然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第五,引入私人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也并不意味着私有化,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还是要看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可以引入多个私人或其他所有制投资主体,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这是根据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命的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股份制将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论和公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它和私有化是根本不同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