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为内容撰写一份说课稿。
参考答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辅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背景分析
①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对数函数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新教材引进的第二个基本初等函数,在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的运算后学习,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对数函数,学生利用学习指数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概括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函数是本章一类重要函数,蕴涵着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根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
②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描点,让学生动手画图象,观察图象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性质,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
(2)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性质及其简单应用。②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3)教辅手段
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启发引导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是从在指数函数一节曾经做过的一道习题入手的。这样以旧代新逐层递近,不仅使学生易懂而且还体现了指对函数间的密切关系。我的引题是这样的:引题:一个细胞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依此类推,
A.求这样的一个细胞分裂的次数x与细胞个数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B.256个细胞是这个细胞经过几次分裂得到的那么要得到1万、10万个细胞呢第一问学生很容易得出是指数函数:y=2x。再看第二问,通过思考学生分析出这是个已知细胞个数求分裂次数的问题,即已知y求x的问题,即x=log2y,紧接着问学生:这是一个函数吗将知识迁移到函数的定义,即对于任意一个y是否都有唯一的x与之相对应,为了万便学生理解,可以借助指数函数图象加以解释,得出x=log2y是一个函数,但它叉和我们平时所见过的函数形式上不一样,我们习惯上用x来表示自变量,y来表示函数,所以可将它改写成y=log2x,这样的函数称为对数函数。这便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由于有了之前学习指数函数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就可归纳总结出: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y=logax(a>0且a≠1),并求出定义域(0,+∞)。
②探究新知,加强理解
得到了对数函数的解析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该研究它的图象了。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一方面描点法画图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一类重要的画图方法,而且学生对自己画出的图象和归纳总结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所以我决定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同学间互相讨论,并根据图象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另一方面,研究对数函数图象主要是研究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以及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我是用几何画板做了一个底数a变化时图象也随着变化的课件。通过底数a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对数函数图象,学生会发现无论a怎样变化,图象的特点与由特殊函数总结出的规律一样,所以可以由特殊推出一般结论。还可以得出对数函数图象其实分为以下两类:a>1和0<a<1。然后让学生观察图象,类比指数函数的性质,自己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并总结在学案上。至此,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就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