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31)到(35)题使用下列数据表。
“作者”表:
作者编号 姓名 所在城市
1101 张晓云 北京
1102 李 丽 北京
1103 袁熙林 上海
1104 赵三立 广州
1105 方德胜 上海
1106 刘 清 北京
“图书”表:
图书编号书名 出版单位价格 作者编号 页数
1101 计算机基础知识 经济科学出版社 32.80 1101 252
2202 会计基础知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7.80 1105 215
1102 VB 9.0初级入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2.50 1102 264
1103 Word 2003基础知识 大地出版社 19.80 1101 298
1105 VFP 6,0程序设计基础 大地出版社 38.50 1103 310
2201 中级会计财务知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8.80 1106 245
1110 计算机网络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6.50 1101 258
11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31.20 1103 98
1112 数据库设计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35.50 1101 330
1113 C语言程序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32.00 1102 326
1114 软件设计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34.50 1102 330
2203 信息系统分析理论 经济科学出版杜 24.50 1102 235

求至少出版3本以上图书的作者姓名及数量,下列SQL语句正确的是( )。

A.SELECT 姓名,COUNT(*) AS 数量 FROM 图书,作者; HAVING COUNT(*)>=3

B.SELECT 姓名,COUNT(*) AS 数量 FROM 图书,作者; WHERE 作者.作者编号=图书.作者编号; GROUP BY 图书.作者编号 HAVING COUNT(*)>=3

C.SELECT 姓名,COUNT(*) AS 数量 FROM 图书,作者; FOR 作者.作者编号=图书.作者编号; WHERE 图书.作者编号 HAVING COUNT(*)>=3

D.SELECT 姓名,COUNT(*) AS 数量 FROM 图书,作者; WHERE 作者.作者编号=图书.作者编号; GROUP BY 图书.作者编号 SET COUNT(*)>=3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中首先通过GROUP BY短语按“作者编号”字段对“图书”表中的记录进行分组,然后利用COUNT()分组统计每个作者的图书数量,再通过HAVING子句限定出版数量至少在3本以上的记录。注意:HAVING子句用来进一步限定分组要满足的条件,必须要与OROUP BY短语连用并接在GROUP BY短语之后。

选择题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论文(略有改动),读后回答19—23题。

在朱先生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中,新诗思想内容的现代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朱先生在考察中国新诗的诞生历史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启蒙时期的新诗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密切联系:“那时是个解放的时代。解放从思想起头,人人对于一切传统都有意见,都爱议论。作文如此,作诗也如此。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 甲  ”; 乙 (《新诗杂话•诗与哲理》),它表现了新诗与时代及时代先进思潮之间的血肉联系。朱先生还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指出,“从新诗运动开始,就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诗”;他并且具体考察了新、旧诗人与人民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和态度,以充分揭示新诗在思想倾向上的现代化特征。他说,“旧诗里原有叙述民间疾苦的诗,……可是新诗人的立场不同,不是从上层往下看,是与劳苦的人站在一层代他们说话”;朱先生以极大热情为这类社会主义倾向的“表现劳苦生活”的诗辩护,指出“有些人不承认这类诗是诗,以为必得表现微妙的情境的才是的”,是一种狭隘的观念(《新诗杂话•新诗的进步•》)。在论述新诗中的“爱国诗”时,他也着重于将新诗人(如闻一多)与传统爱国诗人(如陆游)在国家观念上的不同揭示出来,强调新诗人所表达国家观念 丙 包括 丁 “超越了社稷和民族”,而是一个现代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这个观念“不必讳言是外来的”(《新诗杂话•爱国诗》);朱先生所强调的依然是新诗思想的现代化。

小题1:

下面是从 甲  和  乙 中摘出的语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语句加以排列(只填序码)。

①而“诗与哲理”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与传统

②关心大自然     ③便阐发自我价值    ④这样,“说理”就成为初期新诗的“主调之一”

⑤关心人生⑥便阐发人道主义⑦关心被损害的人⑧便阐发泛神论

[注:泛神论是一种把神融化在自然界中的哲学观点,宣称神即自然界,神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

[答]属于 甲 的有              ,属于 乙 的有               

小题2:

文中共用引号13处(包括 甲 和 乙 中的3处),其中引文注明出处的有3处。下列四项对于文中引号使用情况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表示引用的有7处,没注明出处的依次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

步》和《爱国诗》。

B.表示引用的有12处,没注明出处的依次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

C.表示引用的有7处,没注明出处的有的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有的无法判断。

D.表示引用的有12处,没注明出处的有的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有的无法判断。小题3:

为文中的 丙 和 丁 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语气通畅。

A.既又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尽管却小题4:

根据这段文字内容,下列判断全对的一组是

①文中的“新诗”是“五四”时期的白话诗。

②“讲道理”是“新诗”的一个重要传统。

③朱先生认为,“新诗”是与时代思潮紧密联系的。

④“新诗”叙述了民间疾苦。

⑤文中的“社会主义倾向”指的是新诗表现了“劳苦生活”。

⑥旧爱国诗着眼于国家的“现在”,新爱国诗着眼于国家的“未来”。

A.①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⑥小题5: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论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每层意思概括成一个句子,每句前用序号标明。

答: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