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00年5月,北京某A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本市某慈善组织在一次公开募捐仪式上达成捐赠协议,由A公司每年向该组织捐赠某种食品两吨,有效期为3年,每年6月1日前将捐赠的食品送到C省B县的该组织的办事处,但该组织必须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特别节目中将该捐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镜头在A省电视台用新闻的的形式播出。协议书面订立后,为了按时把所赠的食品送到目的地,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本市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由该运输公司将这批货运至C省B县。并约定运输任务完成后,食品公司付给运费2万元。 运输公司在运输该批货物的途中,因遇特大洪水,致使该批食品中的一半灭失,另一半食品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周运到C省B县。6月2日因该批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某学校数十名学生在食用后,出现严重腹泻和呕吐现象,为此,学校花去了医药费近2万元。2001年7月,A公司听说A省电视台并未播出捐赠过程的任何镜头。遂打算撤销该捐赠行为,但考虑已过一年撤销期而作罢。2001年10月,因市场竞争失利,A食品公司举步维艰,濒于停产,于是向某慈善组织提出不再履行最后一年捐赠义务,但遭慈善组织的拒绝。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运输途中因遇到特大洪水导致部分食品灭失,慈善组织能否要求A公司再次发货为什么 (2)如果食品灭失是由运输商过错造成,应由谁作原告向运输商提起诉讼 (3)A公司可否拒绝支付灭失部分食品的运费 (4)A公司是否应该承担该学校近2万元的医药费用 (5)A公司在2001年8月,能否撤销该捐赠协议 (6)A公司在经营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能否请求不再履行协议为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该慈善组织能够要求A公司再次发货。因为A公司没有全面履行赠与合同,所以慈善组织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依《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合同之债,只在履行之后而告消灭。本案中,合同约定由A公司送货,所以只有在A公司将该约定食品送到约定地点,即C省B县的某慈善组织的办事处,交给该办事处才算完成交付。本案中,食品在到达约定交货地点之前灭失,对于灭失部分食品,A食品公司并未完成交货义务,因而不能免除A公司的交货责任。 (2)《合同法》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在承运人因自己过失造成货物损失的,承运人应当赔偿托运人的损失。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只有作为运办输合同当事人的托运人有权依运输合同请求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作为受益人的收货人,因不是运输合同的当事人,在承运人有过错时,既使出现接货不着的情况,也不能行使托运人对承运人的权利。因而本案中,A公司应作为原告向运输公司提起诉讼。 (3)《合同法》规定:“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未收取运费的,承运人不得要求支付运费;已收取运费的,托运人可以要求返还。”本案中,一部分货物因不可抗力灭失,且A公司尚未支付运费,因而,依《合同法》规定,A公司可以拒绝支付损失部分货物的运费。 (4)《合同法》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责任。”本案中,A公司作为附义务的赠与人应在新闻报道的相应的费用限度内承担责任,但慈善组织并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让A公司的捐赠活动的镜头在A省电视台播放,慈善组织没有履行赠与合同所附的义务,因而A公司可以不承担该学校的医药费用。 (5)A公司可以撤销该捐赠协议。《合同法》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闩起一年内行使。” 本案中,某慈善组织未能将该捐赠过程中的任何镜头在A省电视台中播放,因而该慈善组织违反了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依《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撤销赠与合同的除斥期间为一年,但该期间的起算点是赠与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即应为2001年7月公司知道电视台没有播出A公司约定播出的镜头之日起一年内,A公司均可行使撤销赠与合同。 (6)《合同法》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本案中,A公司因市场竞争失利,举步维艰, 面临停产,说明A公司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已经影响到其生产经营,因而A公司可以依《合同法》规定,请求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撤销赠与合同,因为撤销使合同自始归于无效,将会产生返还原赠与物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再履行赠与义务”,其效力只是向后发生,对于已经交付给受赠人的赠与财产,若赠与人没有依《合同法》规定行使撤销权,则赠与人无权要求受赠人返还。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危机

孙道荣

  ①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可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竟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修理这些划痕,就需要四五万元。车主们都愤怒了,有人报了警,他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重加惩罚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太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应该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也去过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⑤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我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⑥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认。”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她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人家会不会心疼?”儿子说:“妈妈,我错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车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她复印了几十份致歉信,和孩子一起把它们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⑧她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⑨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些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

  ⑩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选自《读者》2010年第9期,有删改)

1.概括相关情节,填写在空格内(字数与所给空格数相同)。

2.小说题为“危机”,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与划线句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需要智慧。“母亲”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8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