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所给资料,以“减少‘三公’消费,降低政府成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观点明确,结合实际,语言清晰,字数控制在1200字的左右。
参考答案:
[参考范文]
减少“三公”消费,降低政府成本常言道,“生财有道”,同时,必须“用财有度”。对于政府来说,一个“用财有度”的政府就是“节约型政府”。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打造“节约型政府”成为各方期待的首善之举。那么,如何打造“节约型政府”呢
(一)强化成本意识,树立政府管理的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政不讲成本的观念根深蒂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政府成本,关键在人,因而要从树立公务员的成本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入手。一是要转变政府领导干部的观念,要树立现代管理的效率观、价值观、竞争观、时间观、系统观,以高效的意识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降低政府成本。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府效益观念。政府管理关键是要衡量投入的价值和获得的社会效益价值。没有投入,政府管理就会无所事事;投入过多,产生不了相应的政府行政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也会造成政府效率降低和政府成本浪费。三是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与效能。政府公务员要具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政府管理才能够科学化,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与效能、降低政府成本才会落到实处。
(二)规范职务消费,降低职务消费的政府成本
要严格控制政府职务消费的过快增长,实行对外公开。重新界定政府职务消费范围,核定各项消费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当前,要重点加强公车配备使用、公务接待消费和公费学习考察等“三公”花费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公车配备和公务接待的范围、标准,规范公费学习考察活动,把车辆费等各种职务消费纳入预算细化管理,变过去随意消费、随意开支为支用分离、多层监控;变过去事前消费、事后审批为成本核算、包干到人;变过去实物消费、隐性消费为货币消费、公开消费。这样做,才能有效地遏制政府职务消费过快增长的势头。对政府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要加强审计和监督,并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
(三)引进绩效管理,用经济手段减小政府成本
政府绩效管理包括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的管理。政府管理效率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政府管理效益则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指政府工作的结果、价值。可以引进绩效管理的理念,即通过财政预算来控制与提升地方政府绩效。应将政府绩效管理和预算拨款结合起来,对绩效好的政府职能部门予以奖励,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政府职能部门,则在立法机关中削减甚至撤销其第二年的财政预算开支。建立以政府绩效为基础的预算制度,实行绩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既可以降低政府成本,也可以大大激励政府各职能部门多于实事,提高政府绩效。
(四)改革考核制度,把政府成本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必须将政府成本纳入政府官员政绩的评价体系中。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带有明显的“GDP化”倾向。政府官员为实现其领导意图,取得政绩,必然要耗费政府成本。但如果只看施政成效,不计施政成本;只看GDP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多少等。至于政府成本是多少,政府成本增长率是否超过了GDP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却很少过问。那么在这种政绩考核体系下,有一些政府官员要想尽快出所谓的“政绩”,就会不惜付出巨大的政府成本。因此,考核政府政绩,应该从政府绩效中减去创造绩效的政府成本,挤去“政绩”中的水分,使政府“政绩”得到真实的反映。
节约是大事,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节约又是小事,节省一张纸、一滴油,举手之劳,细致入微。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如何改进政府管理,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进而为经济减负,为社会减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持久关注的命题。
解析:
第4题是论述写作类试题,题目中明确要求论述的主题是在降低“三公”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节约型政府,考生要紧紧扣住“节约型政府”这一中心,切不可偏离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