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根据给定材料,任选某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紧扣材料、语句通顺、逻辑性强。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尊重民意——和谐社会背景下领导干部的素质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类社会机构采取各种方式听取和征求民众意见的消息,频频见诸新闻媒体,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大到事关全局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某地某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诸如城市景观如何建,公园门票能否调价,烟花爆竹何时何地燃放合适,等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往往都要以召开听证会、让市民投票等方式,听取百姓的意见。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尊重民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益的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民众个人的主体意识、利益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普通百姓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行动更积极,表达自身意愿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重视民意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重要前提和内容。
那么,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尊重民意”呢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要乐于“听”民意,这是基本前提,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做一件事,外力迫使你做和自身主动愿意做,其效果一定是有差异的。当然并不是说,你不愿意去听取群众意见就可以不去听。因为,当下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要求党政机关的干部,都要主动听取和尊重民意,这不仅是政府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更是执政为民的基本前提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这里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通过提高认识,把听取民众意见作为一种习惯和一种主动行为。
其二,要善于“听”民意,这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最为关键问题是保证民意的客观、真实。原生态的民意是一盘散沙、五花八门的,如何从中去发现和了解真实的民意呢首先一个问题,采取什么方式去收集民意目前通行的做法有:召开人大代表会议、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借助民意调查机构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如2006年初开通的中国政府网被喻为民意直达 * * 的直通车。但是,也有人对网络民意提出质疑,认为网络民意并非真实的民意,不应该影响政府决策,应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一种比较严谨的看法是,由于网民与公众的不对称,以及被访者身份难以控制等问题,现阶段的网络民意只是社会意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也代表不了其他民众的意见。其次,如何科学地分析民意,如何从无数的分散的意见中获取“真实的民意”对此,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种十分完备的做法。总之,如何保证民意的客观、真实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其三,要勇于“取”民意,实际上是讲如何对待民意的问题。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民意”和“上面”的意见相一致的时候;另一种情况是“民意”和“上面”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在第一种情况下,该反映就反映了,该纳入决策就纳入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问题就来了,首先敢不敢于把真实的民意反映到上级机关去;其次敢不敢将真实的民意转化为决策。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尊重民意的一个考验。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