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材料一反映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2分)它的颁行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1)处理军务,便于皇帝宣召。(2分);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使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3分)。
(2)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分)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分)
题目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用兵西北”“地近宫廷,便为宣召”等概括即可,再根据军机处设立的影响回答。
(2)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③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点评: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