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二)背景资料 某山区二级公路有一座分离式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3+640~ZK4+560,右线起止桩号为 YK3+615~YK4+670,进出口段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穿越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砂岩互层,Ⅱ、Ⅲ级围岩。 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施工单位要求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喷锚支护,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并适时对围岩施作封闭支护。下图为施工监控量测得出的位移—时间曲线示意图。

 施工单位项目部实行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决定由专职安全员对隧道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爆破施工前,招聘的8名员工,并立即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培训,经项目部考核合格后安排从事爆破作业。施工过程中要求电钻工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压为110~220V。 问题

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分别属于哪种隧道?按地质条件划分,该隧道属于哪种隧道?

答案

参考答案:

按长度划分,左线为中隧道,右线为长隧道; 按地质条件划分,该隧道为岩石隧道(或软岩隧道、硬岩隧道)。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问题。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2)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陆蠡《囚绿记》)

1.选出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或表现手法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1)段描写了月下荷花的朦胧、清幽、恬静之美。(2)段抒发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热爱。

B.(1)段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烘托出环境的自然清新。

C.(2)段中的“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了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正需要绿色来安慰自已的心灵。

D.(1)段描写表面上没有写月,但实际上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2)段写绿色,但并没有直接描写,可抒情中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囚绿的急切和对绿的诚挚歌颂。

E.(1)段写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的“不宁静的心理”。(2)段侧重于直接抒情,以写观者的心理活动为主,被观者“绿”成为抒情的依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