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企业准备投资一个完整工业建设项目,所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资金成本率)为 10%,分别有A、B、C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1) A方案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元)

计算期0123456合计
净现金流量-60 000 030 000 30 000 20 000 20 000 30 000 -
折现的净现金流量-60 000 024 792 22 539 13 66012 418 16 935 30 344

  已知A方案的投资于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1年,该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为 6 967元。
  (2) B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8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净现值为 50 000元,年等额净回收额为9 370元。
  (3) C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净现值为 70 000元。
  要求:
  (1) 计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②净现值。
  (2) 评价A、B、C三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3) 计算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4) 按计算期统一法的最短计算期法计算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 分别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最短计算期法作出投资决策(已知最短计算期为6年,A、 C方案调整后净现值分别为30 344元和44 755元)。
  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t6812
10%的年金现值系数4.3553--
10%的回收系数0.22960.18740.1468

答案

参考答案:

 ②净现值=折现的净现金流量之和=30 344元 (2) 对于A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零,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所以该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B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零,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小于8/2,所以该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C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零,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大于12/2,所以该方案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3) 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净现值×(A/P,10%,12) =(70 000×0.146 8)元=10 276元 (4) 三个方案的最短计算期为6年,所以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年等额回收额×(P/A, 10%,6)=(9 370×4.355 3)元=40 809元。 (5)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A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6 967元 B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9 370元 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10 276元 因为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最短计算期法: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0 344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0 809元 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4 755元 因为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解析:

 

问答题

阅读以下说明,请回答问题。
[说明]
B系统集成公司拟承建某大型国有企业A单位的一个信息系统项目。该项目由A单位信息中心负责。信息中心主任赵某任甲方经理,B公司委派项目经理杨某负责跟进该项目。经初步调研,杨某发现该项目进度紧、任务重、用户需求模糊,可能存在较大风险。但B公司领导认为应该先签下该项目,其他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再想办法解决。A、B双方很快签订了一份总价合同。在合同中,根据赵某提供的初步需求说明,简单列出了系统应完成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杨某根据合同制定了项目的范围说明书。
可是随着需求调研的深入,杨某发现从A单位一些业务部门获得的用户需求大大超出了赵某所提出的需求范围。杨某就此和赵某进行了沟通。杨某认为需求变化太大,如果继续按合同中所规定的进度和验收标准实施将非常困难,要求A单位追加预算并延长项目工期。而赵某认为这些需求已经包含在所签合同条款中,并且这是一个固定预算项目,不可能再增加预算。双方对照合同条款逐条分析,结果杨某发现这些条款要么太粗,不够明确,要么就是双方在需求理解上存在巨大差异。
杨某将上述情况汇报给了B公司主管领导,主管领导认为A单位为公司大客户,非常重要,要求杨某利用合同条款的模糊性,简化部分模块的功能实现,以保持成本和进度不变。

[问题2]
结合本案例,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
(1)合同确定了信息系统实施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签约双方在工程中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
(2)合同开始生效以后,对于某些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内容,合同双方可以通过合同附件进行补充。
(3)如果承建方交付的工作成果经过了建设方的验收但实际不符合质量要求,则应该由建设方承担采取补救措施所产生的全部费用。
(4)承包人通常愿意签订总价合同以便能够通过节约成本来提高利润。
(5)合同变更的基本处理原则是“公平合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