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A.舌短
B.舌瘘
C.弄舌
D.吐舌
E.舌强
参考答案:E
解析:舌态包括舌体的动态:软、硬、颤、纵、歪、缩、吐弄等。舌强者,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其成因有二:一是外感热病,热人心包,扰乱心神,使舌无主宰;并且高热伤津,使筋脉失养,因而舌体失其灵活与柔和,呈现强硬。二是内伤杂病,肝风挟痰,阻于廉泉络道,或肝阳上亢,风火上攻,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舌体强硬失和。因此其主病是热人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因热盛者,舌质多见深红,因痰浊者,多舌胖而有厚腻苔;属中风者,舌多淡红或青紫。 舌萎者,舌体软弱,无力屈伸,萎废不灵。多由气血虚,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故其主病为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舌颤者,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其成因不外虚损和动风两个方面。由于气血两虚,亡阳伤津,使筋脉失于温养和濡润,因而抖颤难安;或为热极津伤而动风,于是颤动不已。久病舌颤,蠕蠕微动,多属气血两虚或阳虚;外感热病多属热极生风,或见于酒精中毒患者。舌喁斜者,舌体偏于一侧。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所致。若舌紫红势急者,多为肝风发痉;舌淡红势缓者,多为中风偏枯。 吐舌者,舌伸出口外。弄舌者,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舔口唇上下左右,掉动不停。二者皆因心、脾二经有热所致。心热则动风,脾热则津耗,以致筋脉紧缩不舒,频频动摇。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往往全舌色紫。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舌短者,舌体紧缩不能伸长。均为危重之候。原因可为:寒凝筋脉、痰浊内阻、热盛伤津动风、气血俱虚。 舌纵者,舌伸长于口外,内收困难,或不能收缩。多由舌的肌筋瘛疚所致。若舌色深红,舌体胀满,舌形坚干者,为实热内踞,痰火扰心。若舌体舒宽,麻木不仁,是气虚之证。凡伸不能缩,舌干枯无苔者,多属危重;伸而能缩,舌体津润者较轻。 舌麻痹者,舌有麻木感而运动不灵。原因为营血不能上荣所致。其主病是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