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帝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摘自《唐六典尚书户部》材料二 “凡百设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至制入。户无主客,以间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住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欲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度,申报出入旧市。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即公元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摘自《旧唐书》卷一一八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税,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幕敛,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颠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摘自《明史食货志》材料四:“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丁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君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也。”——摘自《清史稿食货志》

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各说明了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相同点: 第一,都把田亩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和标准。 第二,名目繁多的税钱都合并到田租中统一征收。 第三,同前代赋役征收办法相比大幅简化,便于减轻人民负担。 第四,不再征收实物,统一征收银两作为税钱。 不同点: 第一,明代的税款名目除田税外,还有力差、银差和杂项;清代只有田税和丁银。 第二,明代的赋税分名目各自计税;清代则简化税目,直接征收地丁银。 这些异同点说明了我国古代赋役制度不断改进,简化征收项目,统一征税数额,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废除计丁征税,使得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征收银两,推动城市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改错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