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按照国际惯例,索赔费用组成中的分包费用是指()的索赔款额。

A.总包商向分包商

B.分包商向总包商

C.分包商向发包人

D.发包人向分包商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德性与学术

周来祥

  德性与学术,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话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题。立言先立德,德文并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国学的优良传统。

德性的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学术的内涵是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论上二者有区别,现实中道德与学问也常常是不平衡的。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愚人,德行胜过才能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行为小人”。这种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界定,或许还可进一步讨论,但司马光所谈的德与才、道德与学问结合的四种不同类型,大概是古今类似而普遍存在的。从价值与意义上说,“德才兼备”和“德性胜过才能”的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而“无德无才”特别是“才能胜过德行”的人对社会总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学问愈高而德行愈坏者,对社会之危害则愈大。

  从更深层的意蕴看,真、善、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特别在人文领域,没有善就难于掌握真,没有大善,没有大德性,就难于创造大智慧,难于产生大思想,难于作出大学问。《老子》创造了一种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但《老子》又称《道德经》,在这里,“德”与“道”是内在关联的。《论语》是儒家的元典,“仁”是孔子的根本思想。“仁”是儒家的大善、大德性,同时也是儒家的大思想、大学问。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学术”这一概念中就包含着“学”与“术”。“术”者知识、技能也,谓之小学问;“学”者,大理、大道、大本也,能发现、创造大理、大道、大本者,谓之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

大德性是一种大境界,大学问也是一种大境界。在小德性、小学问中二者可能不协调,甚至是相悖的,但在大德性、大学问这种大境界中,二者却必然是和谐的、一致的。德性制约着学问,没有大德性难于作出大学问;学问也升华着德性,没有大学问也难于达到大德性。要想作出大学问,必须立大德性。站在泰山之巅可以“一览众山小”;有大德性,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才能有无私的大爱,才能纳百川而汇大海,才能聚群峰而成高山;才能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能如司马迁所说“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才能独创出新思想、新体系、新学问、新智慧,才能成为大师,走向新的人文之巅。

(选自2009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德性与学术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德性与学术的关系,是一个只在中国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B.德性与学术,一个作用的是人的内心,一个作用的是外界的事物,所以二者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并不见得非得把它们联系起来。

C.司马光曾对人的德与才进行过精辟的论述,但我们并不应该全盘接受他的看法与意见。

D.德性与学术的境界都有大小之分,在大德性大学问的大境界中,二者必然和蔼;而在小德性小学问的小境界中,则恰好相反。小题2:不能说明“大德性是一种大境界,大学问也是一种大境界”的一项是(  )

A.德性往往影响着学问,没有大德性,很难在学问上有大的成就。

B.大的德性、大的境界会让做学问的人拥有大的胸怀,更易于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C.大的德性、大的境界更易于让研究者创出新思想、新体系、新学问、新智慧。

D.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行与学术,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B.德行与学术虽然不一定成正比,但只要我们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让有德的人也有才。

C.一个不能对宇宙及人类的大思想大智慧有所了解的人,是无法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

D.作者认为,司马迁说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时,他已达到了人文之巅。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