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应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的方法。

答案

参考答案: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
(1)信度分析。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二是测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能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
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
①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②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
③当题目数很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
④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
⑤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2)效度分析。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①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
②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
③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3)对题目的分析。包括两方面:
①质的分析。
②量的分析。
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
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0.4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
一般来说,难度在0.5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注释:⑴田:打猎。后作“畋”。⑵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⑶乘(shèng):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⑷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⑸泗(sì):泗水之滨。⑹特:只,仅。⑺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句中划线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则赵人不敢渔于河

A、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C、当奖率三军,定中原。

D、秦师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