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小明想知道小灯泡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找来了额定电流均小于0.6 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所示甲的电路开始探究。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
(2)若小明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灯L1很暗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P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 。(选填“A、B”或“C、D”)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3)小明排除故障后,按图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
闭合开关,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下表:
次数 | 电压/V | 电流/A | 实际功率/W | 电阻Ω |
1 | 1.6 | O.20 | O.32 | 8.00 |
2 | 2.5 | O.24 | O.60 | 1O.42 |
3 | 2.8 | O.26 | O.73 | 1O.77 |
(5)用L2替换L1重复上面的实验时,需要改变 表的量程,发现灯L2的亮度变化规律与灯L1相似。若该电表的另一个量程已损坏,在不添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请在方框内画出能测量小灯泡L2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6)小明在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们讨论:
①有同学认为“用上表中灯L1的3次电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电阻更准确。”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他忽略了 对小灯电阻的影响。
②有同学认为“把灯L1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1)见下图:
(2)A、B;(3)A;(4)大;0.6;(5)电压;电路图如下:
(6)①温度;②正确;
题目分析:(1)灯L1的额定电流小于0.6 A,额定电压是2.5V,所以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电压表选0—3V量程;
(2)灯L1很暗几乎不发光,说明电路中电流太小,移动滑片P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则说明滑动变阻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被接入电路了;
(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位置在B端,所以闭合开关后,滑片向A端移动;
(4)从表中数据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当其两端电压是2.5V时的功率为额定功率,是0.6W;
(5)灯L2的额定电压是3.8V,所以用L2替换L1重复上面的实验时,需要将电压表的量程改为0—15V,灯L2的额定电流也是小于0.6A,所以电流表量程不用改变;如果0—15V的量程损坏,可以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由于电源电压是6V,所以调节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2V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3.8V,它的状态就是正常发光;
(6)表中三次电阻值不同是由于温度的影响造成的,不是误差,所以求平均值不能准确地代表它的电阻;
把灯L1换成定值电阻,通过移动滑片来改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就可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