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成为产成品。该厂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车间)计算产品成本。(金额单位:元)
该厂第一、二车间产品成本明细账部分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1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半成品甲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            2012年3月            产量:500件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 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
原材料 1900 6300 2800
工资及福利费 1100 3000 1300
制造费用 2300 6100 2600
合计 5300 15400 6700
单位成本
                

表2           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半成品名称:甲                      计量单位:件
月份 月初余额 本月增加 本月减少
数量 实际成本 数量 实际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实际成本
3 400 10300 700
4 200
              

表3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产成品甲
车间名称:第二车间          2012年3月          产量:350件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 本月费用 产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
总成本 单位成本
半成品 6100 2600
工资及福利费 1200 3700 500
制造费用 2500 8850 1400
合计 9800 4500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
(2)按照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比例对产成品总成本中的半成品进行成本还原,列出产成品总成本中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的数额。

答案

参考答案:(1)         表1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半成品甲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           2012年3月           产量:500件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 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
原材料 1900 6300 8200 5400 2800
工资及福利费 1100 3000 4100 2800 1300
制造费用 2300 6100 8400 5800 2600
合计 5300 15400 20700 14000 6700
单位成本 28
                    表2          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半成品名称:甲               计量单位:件
月份 月初余额 本月增加 本月减少
实际成本 数量 实际成本 数量 实际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3 400 10300 500 14000 700 27 18900
4 200 5400
               表3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产成品甲
车间名称:第二车间         2012年3月         产量:350件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 本月费用 产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
总成本 单位成本
半成品 6100 18900 22400 64 2600
工资及福利费 1200 3700 4400 12.57 500
制造费用 2500 8850 9950 28.43 1400
合计 9800 36750 105 4500
(2)还原分配率:22400/14000=1.6
半成品成本还原:
原材料=5400×1.6=8640
工资及福利费=2800×1.6=4480
制造费用=5800×1.6=9280
产成品总成本中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的数额分别为:
原材料=8640(元)
工资及福利费=4400+4480=8880(元)
制造费用=9950+9280=19230(元)
产成品还原计算表
项 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22400 4400 9950 3675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5400 2800 5800 14000
成本还原 1.6(22400/14000) -22400 8640 4480 9280 0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8640 8880 19230 36750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隐逸
郁土
  《顾准文集》中写道,在古希腊,“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的出路,知识无非‘求禄”’。他还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套,只好像贾宝玉那样当和尚去……在西方,政治权威不是至上的权威,思想家出在‘和尚’中的不少,不过那种‘和尚’是研究科学、写哲学著作的‘和尚’。入了空门,精研几何、逻辑、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着。中国,除了伦常礼教,没有学问,专心知识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权,只好走老庄禅佛一路”。
  阅读至此,感慨不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隐逸”“逸士”。今日得闲,就把《二十五史精华》中的“隐逸”部分通读一遍。再参照顾准对古希腊知识分子命运的分析,不禁对中国古代这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感慨不已。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你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动甘居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看看华佗的下场,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他们研究(中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这些人了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有具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桓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中国古代“逸士”的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所谓“逸士”,是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那些不想做官的人。他们常常不满或脱离现实政治。
B.隐士选择了隐居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但他们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可见,隐居是他们大多数人的主动选择。
C.“逸士”都是一些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隐居之后,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之路常常是狭窄的,也很难有所作为。
D.东汉的汉阴老父和三国时期的南郡襄阳人庞公都是隐士中具有清醒政治头脑的人,他们用行动或语言诠释了自己的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弃官的范蠡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这只是特例,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运。
B.在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归隐只是一条荆棘道。大多数隐士所学非所用,最终把一肚子学问带进了坟墓,从而给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C.中国古代的许多隐士,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这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D.西方的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享受着绝对的自由。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准认为:在古希腊,学问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而在专制的古代中国,知识无非是“求禄”的资本。作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
B.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相当自由的,他们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经商、从医都可以,帝王允许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C.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旦选择了隐居,就要安贫乐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涉足现实政治或得罪政治权威,否则,就可能像华佗一样,招来杀身之祸。
D.中国古代的隐士中不乏才高品优的人,但他们很难像西方那些不满现实政治的知识分子一样衣食无忧地做专门知识的研究。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