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6年5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空调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空调50部,总价款3万元。双方于2006.年5月11日签订了一份定金合同,约定由甲公司于5月15日以前向乙公司支付定金1万元。2006年5月12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了定金1万元。2006年5月15日,乙公司将空调交付给当地的丙运输公司进行运输。2006年5月20日,丙运输公司的货车行驶至丁地时,遇到山洪暴发,出现泥石流,空调被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定金合同于2006年5月12日生效
B.甲乙的定金数额违反了法律规定,定金合同无效
C.乙公司不应当双倍返还甲公司交付的定金
D.甲公司应当承担空调因山洪暴发灭失的风险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定金和买卖合同中风险负担的转移。
选项A涉及定金合同的生效日期。根据《担保法》第90条的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可见,定金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本题中,虽然甲、乙双方于2006年5月11日签订了定金合同,但是,定金合同自双方实际交付定金的2006年5月12日才能生效。据此,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B涉及定金合同的数额的问题。根据《担保法》第91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1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百分之二十的,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百分之二十的,只是超过的部分无效。本题中,双方的主合同标的是3万元,定金不能超过6 000元,而双方约定的标的为1万元,超过了6 000元部分的4 000元应当无效。双方的定金应当以6 000元为准。据此,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选项C涉及不可抗力是否适用定金合同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2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因合同关系以外第三人的过错,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适用定金罚则。受定金处罚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第三人追偿。本题中,空调的灭失是由于山洪暴发,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适用定金罚则。乙公司不需要双倍返还甲公司的定金,据此,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D涉及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负担问题。根据《合同法》第141条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本题中,由于双方当事人没有对交付的时间和地点有明确的约定,而标的物由于是需要运输的,因此,自出卖人乙公司将空调交给第一承运人丙运输公司之日起,空调灭失的风险应当由甲公司承担。
综上所述,因为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说法,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CD,是错误的。

实验题

一次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_________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粒子的角度分析)。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①                                                                                       ②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试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______                           。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____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