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有片低洼地,是我家的菜园子。小时候,每到春季,父亲总爱领着我们在那里松土、起垄、开渠,而后再认认真真地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播到地里。
劳作后的父亲坐在田头,抽着烟,满足地看着整齐的菜地,仿佛真的以为能有所收获。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很少能吃上自家种的菜。瓜果成熟的夏季,也正是那片菜地一片汪洋的季节。
父亲似乎没注意到这一点,仍是仔仔细细地种齐每一分土地,年年如此。
终于,有一回,我觉得自己大了,而且很聪明。我就告诉父亲: “别种了,反正也收获不了,种也白种。”
父亲握着锄,很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但是,我是农民,即使没有收成,我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土地荒着。”
真的长大了,我开始仔仔细细地计算着自己付出与收获的比例。跟收获无关的事,我从不考虑。
活着活着,竟发现自己成了天平,而且灵敏度很高。我整天活在平衡之中,终于,我累了。
这时,才又想起了父亲那句话:“即使没有收成,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土地荒着。”
播种,并不只为收获。像那块菜地一样,且不计较收获,只要生命不留空白。
于是,我学会了给予别人微笑时,不太盼望能回以笑脸;付出真情时,不太在意是否有感激的泪水。
我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生活如洒满阳光的小屋,清亮而充实。现在,我才真正理解父亲坐于田头时的那种满足:不让生命留有空白,也是一种收获。
参考答案:可以论证:“不让生命留有空白”充满哲理。播种,并不只为收获;给别人以帮助,也不只为回报。学学农民坐在田头的那种满足,人们的境界可能会得到提升。
原文标题:不让生命留空白
参考标题:学学农人坐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