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一住宅小区二期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工程项目施工进行监理。
请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请简略写出混凝土预制桩中沉桩质量控制的监理巡视要点。

答案

参考答案:沉桩流程一般原则在桩的密集处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或向一侧单一方向进行;按桩尖高程,宜先深后浅;按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在软土地区,挤土效应明显时,压桩宜背着被保护的对象进行,一般宜采取迂回施工,跳跃施工反控制压桩速度。
①遇下列情况时,监理员应要求暂停压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a.初压时,桩身发生较大幅度位移倾斜;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下沉或倾斜。
b.桩身破损或沉桩阻力剧变;遇渗井、古墓或地下障碍物。
c.连续出现压至设计标高时,沉桩阻力比预计偏小(偏低值大于20%),或沉桩过程中发现地基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相符。
②桩位控制。影响桩位偏移和垂直度有多种因素,一般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在施工中监理员要加以防止或解决。
a.桩基施工测量误差大,施测后没有进行轴线对照测控基准线(红线)、桩位对轴线、桩位与桩位之间的校核检查。
b.施工中桩对位不准确或超限。当预制桩桩尖制作偏差较大时,应在桩身上弹出中心线并以中线对位,或以桩位标记为中心,用白灰按桩截面大小划出桩位置进行对位,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的单桩或单排桩,必要时可采用两台以上经纬仪交汇对位。
c.对位准确后,没有将桩调直就开始施压,施压一定深度后再将桩调直,造成桩位移。因此对位后应以挂垂线或用经纬仪观察桩的垂直度,无误后方能施压。
d.软土地区由于挤土效应,造成地面变形致使事先测定的桩位标记移动,或者后压的桩对先压的桩的挤压。对于前者应进行重新校核桩位,后者应根据挤压监测情况以控制施工速度来解决。
e.在沉桩过程中,桩尖遏到地下障碍物造成桩的倾斜位移时,应将桩拨出,清除障碍后再施工。
f.在送桩过程中,由于运桩器摆放与桩身不在同一条垂线上,引起桩顶偏移。
g.压桩机工作时机身不水平,夹持梁导向孔不垂直,造成桩身的倾斜。
h.当压桩阻力达到设备最大负荷时,由于浮机、压桩设备整体位移,而使桩倾斜位移,甚至出现桩身被折断,为避免此情况的出现,在施工前要重视对沉桩阻力的分析,合理选择机型相配以足够的配重。
i.桩位标记常因外界因素引起变动,因此对标记应定期检查,每日竣工的桩位要进行校核。
③桩顶高程及沉桩压力控制。桩顶高程控制不准确将给上部施工带来困难,而沉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桩的实际承载力,因此加强桩顶高程及沉桩压力的控制是桩基施工中的重要工作,监理员进行控制的一般原则如下。
a.软弱土层以控制桩顶高程为主,桩顶允许偏差为±50mm。
b.桩尖位于硬塑黏性土、粉土、碎石土、密实砂土时,以压力控制为主,并在压力达到设备最大负荷时,反复施压几次,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值。
c.持力层顶高程变化较大时.应以控制沉桩压力为主,控制压力值的大小,可根据承载力估算公式确定。
d.桩尖进入粉土、砂土(厚度小于5倍桩径)或钙质结核层,压力已达到规定值,但硬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采取反复施压或预钻孔的办法使桩穿过软弱下卧层,使桩尖进入设计持力层中。
e.如桩顶高程和沉桩压力两项指标难以同时满足设计要求时,原则上应以终止压力为主控制沉桩,或由设计人员决定。
f.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在黏性土、粉土中不宜小于2~3倍桩径.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2倍桩径。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