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
B.热因热用
C.以补开塞
D.用寒远寒
E.以寒治热
参考答案:E
解析:
[解题思路] 属于正治的是以寒治热。以寒治寒、热因热用、以补开塞属于反治的方法。用寒远寒属于因时制宜。 [命题规律] 考查“防治原则”。必须掌握。 [知识拓展] 1.治则的定义 (1)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立法、处方、用药、施术的总则。 (2)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的。 (3)中医学中的治则主要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几种,这些治则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指导疾病治法的确立。2.治病求本 (1)治病求本的含义 ①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②“本”是和“标”相对而言的。“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多种含义,可以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主次关系。 ③治病求本,这里“本”有“根本”、“本质”之义。但从疾病的其他方面来说,标、本尚有许多具体的含义。 如从正邪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是标。在疾病过程中,有时症状并不反映疾病的本质,因而在治疗时,不能仅依赖症状决定治法。 此外疾病的症情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因此,治疗上也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种采用不同手段来解决疾病核心问题,即以挽救生命或根除疾病为目的,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的体现。(2)此原则具体应用时,有“正治与反治”和“治标与治本”两种情况。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整脏脏功能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2)当某—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 (3)在治疗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要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6.调理气血关系 (1)气血是人体脏腑组织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2)若气血之间的关系发生失常,就会出现各种气血失调的病证。 (3)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具体表现在:气虚致血虚或气血两虚者,治以补气为主,兼以养血补血;气虚血瘀者,治以补气行血;气滞血瘀者,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者,治以补气摄血。 7.因时、因地、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