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听力原文]女:你不是说今天要开会的吗?怎么现在还不去?男:本来说的是今天,后来又推迟了两天。问:男的什么时候开会?()

A.今天 

B.后天 

C.明天 

D.前天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学,不可让英雄缺席

如今,无论是电子传媒还是纸质媒体,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趋于单一,经济英雄成为作家在商战小说、 * * 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被塑造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商品社会的印记,成为物化的财富象征。的确,文学艺术作品不能够让英雄缺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每一位作家的必修课。然而,如果作家仅仅拿出这一类英雄形象,实在不能说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学高度。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战事不断,政治黑暗,但在宗白华先生看来,这个时代“却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也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时代。各种类型的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这些“新变”,跟那一时期作家思想解放的程度与他们的精神高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以一种新眼光看待世界,以一种新情趣体验人生,在思想意识、艺术表达上显现出新追求,使文坛呈现一幕幕新的文学景观。与这文学成就一同让历史铭记的,是“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还有陶渊明、陆机、刘勰、钟嵘等名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他们和他们的文学共同铸造了一个文化英雄的时代。这一切,皆因他们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

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家要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精神家园。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仅有社会现实基础是不够的,英雄人物的身上更要折射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不仅是引领社会潮流之先的一面明镜,而且也是超越现实奔赴社会理想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文化意义上的。作家要有前瞻意识,要做思想的先驱。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不仅要富于时代色彩,更要成为精神标杆,引领社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刻画一个叱咤风云的经济英雄相对容易,塑造一个指向人类理想的文化英雄就难得多。这是对作家的挑战,也是一名作家之所以为作家的本质所在。

事实是,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越来越难以高于生活了。目前文学作品产量喜人,但数量的繁荣并不能遮蔽一切。虽然不敢轻易断言,这个物化的社会对作家的戕害有多大,但作家呈现出来的作品,未能普遍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未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精神上给人以提升,那么就只是装潢精美的一个物件,只剩下价格没有了价值。

当下的文学作品中树立的英雄形象,让读者耳熟能详的寥寥无几。况且,就算是经济英雄,也还构不成文学作品中典型塑造的主流趋势,他们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结构单一。在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中,非英雄化写作还在继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好不坏,不痛不痒,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所以就写他的七情六欲,写他的善恶混杂,写他的渺小与低下,让人不由得感叹,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难得一见,凡夫俗子遍布其间。

在已有的英雄谱系中,体现了明显的“族群化”倾向,是所谓的“经济英雄”,他们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面镜子。也许,这些经济英雄人格独立,精神饱满,具有济世情怀,但是把他们放到整个当代文学人物谱系里,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里,这英雄的分量还嫌轻浅,不足以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范。

回顾百年历史,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领潮流之先。文学精英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形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在读者的视野中从未走远。他们的经典作品穿越时光长河,历久弥新,鼓舞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他们本身作为文化英雄,当之无愧;他们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社会需要回归经典,重读名家,但是更需要产生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新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文化意义”上的“英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身上要折射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应是引领社会潮流之先的一面明镜,更应是超越现实奔赴理想的一面旗帜。

B.一名作家只要有前瞻意识,做思想的先驱,勇于挑战自己,既能塑造叱咤风云的经济英雄,又能刻画文化意义上的文化英雄,就可以成为文化意义上的英雄。

C.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不仅要有现实基础,富于时代色彩,更要成为精神标杆,指向人类理想,引领社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才称得上是英雄人物。

D.回顾百年历史,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领潮流之先,且以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英雄,鲁迅、郭沫若等就是其典型代表。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经济英雄这一类英雄形象,不能代表时代的文学高度”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作家在商战小说、 * * 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塑造经济英雄,但是他们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结构单一。

B.当下的文学作品塑造出的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寥寥无几,况且,就算是经济英雄,也还构不成文学作品中典型塑造的主流趋势。

C.在已有的英雄谱系中,经济英雄人格独立,精神饱满,具有济世情怀,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面镜子。

D.把经济英雄放到整个当代文学人物谱系里,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里,分量还嫌轻浅,不足以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范。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类型的体裁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这些“新变”,是因为那一时期作家思想的深度与他们的精神高度和当时的时代形成鲜明的对比。

B.古有陶渊明、陆机、刘勰、钟嵘,今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他们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与他们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有密切的关系。

C.物化的社会,对作家有很大的戕害,致使作家呈现出来的作品未能普遍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思想高度,成为装潢精美,只有价格没有价值的物件。

D.在相当多的的文学作品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好不坏,不痛不痒,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凡夫俗子遍布其间,英雄形象难得一见。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意象与诗歌鉴赏

①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

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

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l心有所

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

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②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③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

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即我们常说的比喻,通过不同的方

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

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

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渗透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

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减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

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起兴对象,作者借这个形象来寄托对不屈的民族个性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④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更便于表达感情。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并列出来;对比式组合,即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

映;荒诞式组合就是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⑤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

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解读意象时,感觉到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也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所以,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象是由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融合而成的。

B.意象常包含某种强烈思想感情及复杂意义,人们分析意象可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诗歌

独具的审美情趣。

C.意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D.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见闻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比”是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将其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的一种手法。

B.“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创作中自描的使用就是一种“兴”。

C.对比式意象的组合就是选取构成对立关系或映衬关系的物象,将它们进行组合,便于

更好地表情达意。

D.意象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具有美的意象,读者在阅读时才能体会出美感。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赋即平时所说的直说其事,平铺直叙。尽管不加修饰,但并不意味着不含带任何感情。

B.臧克家用白描的手法借老马起兴,老马此时象征了不屈的民族个性。可见,只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问才能用起兴。

C.意象的组合方式很多,但不管用哪种组合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便于读者理解体会。

D.创造出美的意象是诗歌成功的标志之一,可见意象的营构方法和组合方式等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