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
联系实际并结合以下两个案例,至少用一个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亦可)进行分析。
问题的分析可从某一个方面切入,不必面面俱到,能阐述清楚即可。视点犀利,欢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必须有理论依据。抓住要点,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案例一:

中科大少年班


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支持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之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少年班”,但不久纷纷停办。
最近,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立即有媒体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
但根据学校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成才率非常高,85%以上考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比例远高于本校普通本科生。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一般在30岁左右就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案例二:

30多年1200多高考状元今安在


有人跟踪统计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30多年间,1200多个高考状元踏入社会后的发展,结论让我们感到非常意外——
这些天之骄子中的骄子们,大多并没有取得过人的成就;反倒是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低学历人群,涌现了一批首富群体和社会精英。象牙塔的光环消退之后,大学生连自身就业、生存都很成问题。
根据以上案例论述:

义务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含义以及扮演的角色。

答案

参考答案:①义务教育又称国民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履行义务教育制度。我国政府在1986年颁行《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②全民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种重要思潮,体现了知识社会对人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就是每一个人(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
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意味着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平等地开放,必须承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教育状况恶化的背景而提出的,它要求将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一项必需条件来看待,呼吁各国政府、有关组织和个人一致行动,共同解决影响人们接受教育的问题,旨在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③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
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流,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④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先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到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分隔。目前,终身教育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
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确立终身教育的地位,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发达国家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在发展中国家以扫除青壮年文盲和义务教育为主。终身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对于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⑤继续教育是接受一定层次的教育后的一种多层追加型的教育。
继续教育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的知识为主,同时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理解力,不断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终身需要进行的教育。继续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在终身教育战略思想直接影响和运用中所出现的一种教育职能活动。
上述各类教育的地位,请考生自己总结一下。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