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荧①____(pí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 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②_____,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因此③,如果坚持文化的惠普性④?是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⑤,还需冷静思考的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答:第______ 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屏

(2)然而(但是)

(3)第④,改为(逗号)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他的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海尔曼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他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那个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有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拿起他那把最大的手术刀,走进手术室。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那把手术刀结束了这个法西斯刽子手的生命……

  海尔曼被捕了。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了医生的天职。”“没有。”他一字一顿地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海尔曼博士所做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军官时,“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海尔曼医生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支开所有的助手和医护人员,并洗手、刮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天职”两个大字,“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请你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