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这本书诞生之后两个世纪里在西方广为流传。他对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让欧洲人觉得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式”的梦幻之城。他描写的“大汗的大陆”和同时代在英国、法国、德国流行的《曼德维尔游记》也“犹如梦境”。……他们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遭遇“跪礼”之辱,出访无功而返。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开始改变了。同一年,孔多塞在其《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画卷之概述》中认为,中 * * 是停滞、平庸、屈辱、充满偏见的民族。”在乔治·安森的《环球旅行记》中,中国人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

——《西方误读中国1000年》,《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七期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1)写出材料一中描述汗八里和行在的著述。(1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否如伏尔泰所说的“中国政治体制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的背景及邮票所体现的主要内涵。(8 分))

(3)材料四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及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5分)

答案

(1)《马可·波罗行纪》。(1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达顶峰;八股取士文字狱的思想文化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 。(任意3点 6分)

(2)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任意2点3分)

内涵:中美联合抗日;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肯定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原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矛盾;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上升;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任意3点6分)

(4)变化:由美化赞誉中国到贬低丑化中国,由正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再到中国威胁论(2分)看法: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感知、认识、定位和描述等,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时不免带有片面和非理性;中国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

题目分析:(1)根据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描写的“大汗的大陆”、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可见是《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康雍乾三朝,这一时期中国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机处设立、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文化发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发行邮票的时间是1942年,抗战建国5周年时期,这时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中美联合抗日,美国充分肯定中国为反法西斯所做的贡献。

(3)图片反映的是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从七十年代以来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随着中国的崛起、制造中国威胁论、

(4)从马可波罗、伏尔泰的赞誉,孔多森、乔治·安森的贬低,抗战时期重视中国对反法西斯的贡献,21世纪制造中国威胁论。西方的看法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