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17A.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光纤传感器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又称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主要使用单模光纤,光纤不仅起到传光作用,同时又是敏感元件,它利用光纤本身的传输特性经被测物理量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使光波导的属性(光强、相位、偏振态、波长等)被调制。因此,这一类光纤传感器又分为光强调制型、相位调制型、偏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几种。其中,光强调制型应用最广,结构也比较简单,可靠性比较高,但是灵敏度较低。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又称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端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制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
按被测对象可以将光纤传感器分为:光纤应变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力传感器、光纤位置传感器、光纤流量传感器、光纤速度传感器、光纤电流/电压传感器、光纤磁场传感器、光纤图像传感器以及医用光纤传感器等。
[文档结束]
完成如下操作并以原文件名存储文档。
(1)将标题段(“光纤传感器”)设置为小二号空心楷体、红色、居中并添加黄色底纹,设置为段后间距为0.5行。
(2)将正文各段中所有的“传感器”替换为“传感元件”;各段落文字设置为五号宋体,各段落左右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1.8厘米,行距28磅,并保存在WD17A.DOC。
2.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17B.DOC文件,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考生号物理化学英语数学
00156568079
00265727591
00378624563
00485808665
[文档结束]
完成以下操作并保存文档:
(1)在表格最后一列的右边插入一空列,输入列标题“总分”,在这一列下面的各单元格中计算其左边相应4个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和,并按“总分”降序排列。
(2)将表格设置为列宽2.4厘米,行高1厘米;表内文字和数据居中,以文件名WD17B.DOC保存。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第1小题 ①选中标题,使用[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对话框设置字体格式。选中标题,使用[居中]工具栏按钮设置居中,使用[格式]|[段落]设置段后间距。 ②选中正文部分,使用[查找和替换]命令替换文字,选中正文,使用[字体]下拉框设置字体,使用[格式]|[段落]设置段落属性。 第2小题 ①选中最后一列,使用[表格]|[插入]|[列]命令插入一列,输入“总分”两个字,计算总分。使用[表格]|[排序]命令,进行降序排序。 ②选中表格,使用[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对话框,设置列宽、行高。选中整个表格,单击工具栏[居中]按钮,并保存文件。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

  在5 000 万年到7 000 万年前,一类或几类陆生哺乳动物第二次入水,其中有些还适应了淡水生活。由它们逐渐形成了进化树上的新分支――鲸目。它分为3个亚目:古鲸亚目、齿鲸亚目、须鲸亚目。其中古鲸亚目的种类于始新世晚期灭绝。白垩纪末期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类全部灭绝,原始的哺乳动物,特别是真兽类繁荣起来。其中有蹄类由其祖先踝节类演化而生。第三纪初期,这类动物特别是其中的与猪、鹿、骆驼相近的偶蹄类中的部分类种返回海中生活,逐渐产生最早的鲸类:古鲸亚目。

  研究者们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由陆生向水生演变的鲸类过渡种Parkicetus inachus化石。它们生活于始新世早期,是一种在古Tethys海域浅水中捕鱼为食的水、陆两栖的动物。由它再发展成为完全水生的古鲸类。到这时,古鲸类与其祖先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古鲸亚目不是齿鲸亚目和须鲸亚目的直接祖先,但一般认为后二者来源于前者为较满意的推论。齿鲸类和须鲸类均来源于被认为是与古鲸亚目中古鲸科同源的祖先。齿鲸类起源于3 000万年前始新世早期,而须鲸类在2 700万年前的中期出现。

  现代齿鲸类和须鲸类是其祖先以两种不同途径进化的产物:一类保留牙齿,并进一步向单根、圆锥型的同型齿演化,并逐渐增加牙齿数量。另一类失去了牙齿,而发展成了鲸须。

第一段:“这类动物特别是……”中的“特别是”强调了()

A.偶蹄类动物演变为鲸类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史实

B.某些有蹄类动物的入水与鲸类的产生有最为密切的关系

C.返回海中生活是鲸类之所以产生的重要的环节

D.进化为鲸类的是与猪、鹿、骆驼相近的偶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