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H鞋业生产企业为外销型企业。现提供H企业不同时期的单位产品成本等情况如下:

时间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单位产品成本

(人民币/双)

外销价格

(美元/双)

2012年9月10日6.337 532.95.5
2013年9月10日6.161 232.95.5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计算出一年来该企业每双鞋利润变化状况(以人民币为单位),并据此概括该企业面临的问题。(6分)

材料二 实用、安全、经济、新颖等是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原则之间常存在矛盾。一般说来,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就要增加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要考虑经济性,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下图中曲线①是在资本增加的情况下体现的性能与价格的这种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问答:如果增加技术投入(其他因素不变),请你在上图中选择三个点画出该产品性能与价格的变化曲线②。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带来该变化的措施,并分别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6分)

①提高企业工资待遇
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③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④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⑤增加企业创新基金
 

答案

(1)2013年9月10日每双鞋的利润比2012年9月10日每双鞋的利润少了0.97元人民币。(2分)问题:①人民币升值对H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H企业面临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利润减少的压力。(2分)②H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2分)

(2)第一小问:

第二小问:选择③⑤。(2分)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产品性能提高的基础上,降低产品成本价格;增加企业创新基金,有利于鼓励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性能,最终降低成本价格。(4分)

题目分析:(1)商品利润等于商品出售价格减去生产成本。据此可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与2012年相比,2013年该企业每双鞋利润变化状况可以表示为:(5.5×6.3375-32.9)-(5.5×6.1612-32.9)即0.97元人民币;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根据第一小问的结论,概括出该企业面临的问题。通过第一小问的结论,学生应该不难发现,人民币升值对该企业的竞争力及利润产生了不利影响,会刺激该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题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根据题意要求即增加技术投入(其他因素不变),在图中选择三个点画出该产品性能与价格的变化曲线②。增加技术投入,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商品的价格;也可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性能。根据上述分析学生不难画出曲线②。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从本题图表中选择两项能够带来该变化的措施,并分别说明理由。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依据第一小问的分析,选择出既能降低商品价格又能提高商品性能的措施,图表中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增加企业创新基金能够实现这一变化。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浙大保姆”——竺可桢

张伟

①1936年的4月7日,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他这一天的日记写着:“晨雷雨。上午有雾。午有雷。下午四点见阳光。晚又雨。玉兰盛开,杏花落,寓中白樱花开。”

②到浙大当校长,竺可桢开始并不愿意。一则他放不下气象研究所的工作;二则大学校长事务繁杂,又要同官场打交道,必将影响自己对地理、气象、物候的科学研究。但他实在不忍心浙大在动乱中走向衰落,于是毅然临危受命。这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③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④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一度对竺可桢不满,开教务会时,曾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处长。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又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数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这种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⑤这名校长,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⑥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刚复、梅光迪、张其昀、束星北、张荫麟、苏步青、贝时璋……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气度不同,却都对竺可桢服服帖帖。

⑦有人在评价竺可桢时说:“他的品德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竺可桢:“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⑧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

⑨他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荷枪实弹的军警,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

⑩1949年3月6日,到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摘自《网易新闻中心》,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为什么要写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当天的日记内容?(4分)

小题2:文章中的费巩和束星北有何共同特点?写这两个人的目的是什么?(5分)

小题3:竺可桢“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你怎样看待这件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6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