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拟建某工业生产项目,基础数据如下:
(1)建设投资5058.9万元(其中,含无形资产投资600万元)。建设期2年,运营期8年。
(2)本项目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为贷款和资本金。贷款总额为2000万元,在建设期内每年贷入1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10%(按年计息),在运营期前3年内等额还本,建设期不付息,运营期每年年末付息。运营期各年可供分配利润在提取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后,首先满足借款还本需求,剩余资金全部用于投资方利润分配。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固定资产残值300万元,按照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为12年。资本金在建设期内均匀投入。
(3)本项目第3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50%,第4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流动资金全部为资本金。
(4)建设项目的资金收入、收益、成本费用表参见教材。
(5)任意公积金按照净利润的5%提取。行业基准收益率为12%,行业的总投资收益率为20%,资本金净利润为25%。
要求:
(1)编制本项目的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2)计算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
(3)分别从盈利能力角度和偿债能力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答案

参考答案:(1)根据所给的贷款利率计算建设期与运营期贷款利息编制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该表参见教材)。
第1年应付利息=(0+100/2)×20%=50(万元)
第1年期末借款余额=1000+50=1050(万元)
第2年期末借款余额=1050+1000+[1050+1000/2]×10%=2205(万元)
第3~5年还本=2205/3=735(万元)
第3年付息=2205×10%=220.5(万元)
第3年期末借款余额=2205-735=1470(万元),依次类推。
(2)根据资金收入、收益、成本费用表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的数据,列表计算各项费用,编制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该表参见教材)。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第3年所得税=850×25%=212.5(万元)
第4年所得税=1360×25%=340(万元)
法定公积金=净利润×10%
任意公积金=净利润×5%
提取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后的余额.首先要用于偿还长期借款本金,将偿还借款本金后的余额用于分配投资方利润。根据“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计算,第3、4、5年每年需偿还735万元本金.偿还本金资金来源包括折旧、摊销和未分配利润,即:
无形资产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600/8=75(万元)
则第3、4、5年来分配利润=735-363.6675=296.34(万元)
第3年各投资方利润分配=637.5-63.75-31.88-296.34=245.53(万元)
第4年各投资方利润分配=1020-102-51-296.34=570.66(万元)
第5年各投资方利润分配=1275-127.5-63.75-296.34=787.41(万元)
第6年开始,借款本金已偿还完毕.提取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后的所有余额都用于投资方利润分配。故:
第6~10年各投资方利润分配=可供分配利润-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
(3)根据以上表格的计算,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两表参见教材)。
由于项目运营期只有8年,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却为12年,因此运营期末固定资产的余值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运营期末固定资产余值=363.66×4+300=1754.64(万元)
流动资金于运营期末全部收回:631.67万元。
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摊销-应付利息
第3年经营成本=1500-363.66-75-220.5=840.84(万元)
第4年经营成本=2400-363.66-75-147=1814.34(万元)
第5年经营成本=3000-363.66-75-73.50=2487.84(万元)
第6~10年经营成本=3000-363.66-75-0=2561.34(万元)
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总额为631.67万元,第3年投入额为315.84万元,第4年追加189.50万元;第5年追加126.33万元。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