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商品售价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成本随销售同时结转。20×8年3月1日,W商品账面余额为230万元,没有计提减值准备。 20×8年3月发生的有关采购与销售业务如下: (1)3月3日,从A公司采购W商品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80万元,增值税额为13.6万元。W商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2)3月8日,向B公司销售W商品一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50万元,增值税额为25.5万元,该批W商品实际成本为12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 (3)销售给B公司的部分W商品由于存在质量问题,3月20日B公司要求退回3月8日所购W商品的50%,经过协商,甲上市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退货要求,并按规定向B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生的销售退回允许扣减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批退回的W商品已验收入库。 (4)3月31日,经过减值测试,W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 要求: (1)编制甲上市公司上述(1)、(2)、(3)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上市公司20×8年3月31日W商品的账面余额; (3)计算甲上市公司20×8年3月31日W商品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①借: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 贷:应付账款 93.6 ②借:应收账款 175.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贷:库存商品 120 ③借:主营业务收入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75 贷:应收账款 87.75 借:库存商品 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 (2)20×8年3月31日W商品的账面余额=230+80-120+60=250(万元); (3)W商品3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账面余额为250万元,所以应该计提跌价准备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