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6年)下列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异同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法院调解达成协议一般不能制作判决书,而仲裁机构调解达成协议可以制作裁决书

B.从理论上说,诉讼当事人无权确定法院审理和判决的范围,仲裁当事人有权确定仲裁机构审理和裁决的范围

C.对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有权上诉或申请再审,对于仲裁机构裁决不服的可以申请重新仲裁

D.当事人对于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都有权申请法院裁定不予执行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解析:《民事诉讼法》第89条第1款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仲裁法》第51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此,法院调解达成协议不能制作判决书,而仲裁机构调解达成协议可以制作裁决书。所以A项是正确的。在法理,诉讼和仲裁都遵循“不告不理”原则,法院审理和判决的范围都是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为依据的,因此B项是错误的。根据《仲裁法》第9条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到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根据《仲裁法》第63条的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所以D项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阅读理解与欣赏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 * *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 * * 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 * * 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 * * ,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 * * 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 * * 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 * 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 * * 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 * 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今行而无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今行无信秦王必喜善见臣

B.愿得 * * 首以献秦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C.樊於期前曰今得闻教

D.樊 * * 穷困来归丹愿得 * * 之首献秦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 * * 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 * * 自刎。小题4: 翻译下面句子 (9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分)

(2) 然则 * * 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岂有意乎(3分)

(3) 夫今樊 * *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