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某X国公民在Y国长期居住。在Y国居住期间因为宗教信仰而遭歧视,当地政府禁止其进行合法宗教活动,该公民房屋被毁、财产损失,并且精神上也受到一定损害。该X国公民在Z国努力寻求保护的同时结识了一Z国公民二人结婚,该X国公民取得Z国国籍。由于Y国社会普遍存在宗教歧视,因此,该公民转而寻求外交保护。该X国公民可以向以下哪个国家寻求外交保护:

A.X国

B.Z国

C.X国或Z国

D.X国和Z国均不可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发生外交保护的条件。   外交保护权的行使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国国民权利受到损害是由于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题目中表明当地政府禁止其进行合法宗教活动,体现了"国家行为"和"不当行为",因此这一点是满足的;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受到外交保护的期间内必须持续拥有保护国国籍,即"国籍继续原则",就本题而言,该X国公民既没有连续持有X国国籍,也没有连续持有Z国国籍,因此不符合这个条件,不能受到外交保护;第三个条件"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即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本题中虽然"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但并不意味着救济手段的用尽,这个条件的不满足也可以阻止外交保护的发生。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学生都服服帖帖的。

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