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阅读下 * * 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一隧道长l米,一列火车长180米,如果该列火车穿过隧道所花的时间为t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怎么表示”学生计算得出,教师指出:“
”、“10a+2b”这类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教师乙的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教师丙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
先有一位男生举手回答:“2a-1”。
“不对,若a=1.5呢”一位男生说。
沉默之后又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a应该取整数!”
有些学生不大相信:“奇数77能用这个式子表示吗”
不久,许多学生算出来:“a取39”。
此时,教师趁势作了一个简单的点拨:“只要a取整数,2a-1一定是奇数,对吗那么偶数呢”他并没有作更多的解说,点到为止,最后的课堂小结也很简单:“数和式有什么不同”“式中的字母有约束吗”“前面一节学过的式子很多都是代数式!……”从师生们自如的沟通来看,他们都已成竹在胸。
[问题]
你认可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乙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一开始复习了上节内容,进行了新旧知识间的过渡,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采取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的介绍本节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轮廓有了大致了解;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识记和掌握。
缺点在于没有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将知识全盘塞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权利,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只能机械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整个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