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已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B.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C.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D.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考点] 盗窃罪的既遂标准;侵占罪 [详解] 我国刑法的通说认为,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原则上应是失控说,即只要被害人丧失了对自己财物的控制,不管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该财物,都应当认定为盗窃既遂。在本案中,甲已将乙的皮箱扔到院墙外,因此可以认定乙已经对皮箱内的财产丧失了控制,故盗窃罪已经既遂。因此BD错误。依照《刑法》第270条的规定,在本案中,皮箱被甲扔到不特定人通行的道路上,且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因此可认定属于脱离他人占有的财物,因此丙将该脱离占有物据为已有的行为构成了侵占罪。因此C正确,A错误。

单项选择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语文实践活动(10分)

下面是实验中学某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题1:第一天,语文老师利用一节课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2分)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梁衡的《夏感》描绘了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旋律,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

小题2:接着,语文老师列举了一些描写四季的诗词,请将这两组诗词补充完整。(4分)

春天: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冬天:                              

小题3:第二天,语文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怅惆;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文老师告诉他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前者可以称为“令人怅惆的秋景”,后者可以称为“令人振奋的秋景”。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4分)

我会选             ,我的描写是:(不少于30字,不超过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