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在卸货过程中,理货长和理货员各自的业务活动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理货长

一、布置任务

向理货员(1)介绍舱内所装货物的种类、性质、积载和隔票情况;

(2)介绍船方对原残货物的验残要求;

(3)要求一旦发现混票和隔票不清现象,应通知船方验看,做好现场记录,取得船方签认后,再卸货;

(4)要求对托盘成组货物,应在计数单上注明每成组内的货物件数等。

向装卸指导员(1)介绍舱内货物的种类、性质、票数和积载隔票情况;

(2)介绍残损货物的验残要求,要求工人发现原残货物应立即通知理货员,未经理货员处理,不得随意搬动;要求对工残货物,能实事求是地签认理货员编制的工残记录;

(3)要求装卸工组必须按票起卸,配合理货员做好分票工作;

(4)要求装卸工组在卸精密仪器、使领馆物资、展览品等贵重货物时,要轻拿轻放,注意货物倒置标志;卸大宗货物,要做好定量钩;

(5)要求发现混票或隔票不清现象,要及时通知理货员,经理货员处理后,再起卸。

二、检查工作

主要检查和指导卸船作业,检查理货员的工作。在卸船过程中,理货长应经常巡视各舱,了解卸船进度,监督和检查卸货质量,制止违章作业。检查理货员的工作岗位和理货交接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三、业务处理

每工班结束时,理货长要将各舱理货员交来的计数单进行复核,且根据计数单在销账进度表上进行销账。在工班结束时,理货长要办理交接班手续,做好交接工作:

(1)交资料;

(2)交情况;

(3)交问题。

四、编制单证

编制日报单、现场记录等。

理货员

凭分标志单进行分票、理数;处理原残和工残货物;处理混票货物和附加理货货物;处理理货与港口库场或收货人及其代理人办理货物交接手续等。在工作中要编制计数单、现场记录和待时记录等单证。作业开始理货员应在舱内、甲板、船边进行计数、分票、验残和交接(交资料、交情况、交要求)。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特技

[日]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某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竞违背了自己的意志,信口开河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现了一起行受贿案件。据报,K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金行贿……”

  播后,电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脑袋出毛病?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台就会威信扫地。”

  电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没有人打来电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台还得到情报说,电台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K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们偷税的手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

  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痛快痛快!”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就在他回家的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夭。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生时代考试作过弊的、骗过女人的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特技即使对她,也毫不例外。

1.“特技”在文中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电视台新闻广播员”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两处“意外之笔”,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虚构”的角度,简要赏析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