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述五脏与七窍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官窍即五官七窍。五官指目舌口鼻耳,七窍即目二、耳二、鼻一、口一,舌一,若加上前、后二阴,又称九窍。藏象学说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认为官窍的功能活动是依赖于内在五脏的。七窍(或九窍)的功能同样依赖于内脏的正常机能活动。所谓“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窍被引用到中医理论中,用来说明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头面、体表,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输注于体表相应孔窍,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联系不但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体现在病理方面。正如《灵枢·脉度》说:“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五脏与七窍的具体配合关系分别是: (1)心在窍为舌:舌的主要功能是司味觉,其生理功能靠心来维持。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上通于舌,舌体红活荣润,味觉灵敏,柔软灵活,语言流利,故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若心有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边尖部有瘀斑;痰迷心窍,则舌强、语謇。 (2)肺在窍为鼻:鼻的主要功能是司嗅觉,为气出入之道路。其生理功能靠肺来维持。肺的功能正常,精气上通于鼻,则呼吸通利,嗅觉灵敏,能知臭香。故曰: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若肺有病变,也可从鼻窍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如,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清涕;风热犯肺,则鼻塞流黄涕;热邪壅肺,则鼻翼扇动,通气不利。另外,外邪伤肺,亦多从鼻喉而入。 (3)脾在窍为口:口是消化道的上端,主司饮食及口味。其生理功能与脾有密切关系。脾的功能正常,则口味正常,食欲正常。故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有病变,也可从口窍的变化上反映出来。例如,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口淡乏味;湿浊因脾,则口甜、口粘等。 (4)肝在窍为目:目的主要功能是别白黑,审短长。其生理功能虽然与五脏都有关系,但主要依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濡养。故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有病变,也可从目窍变化上反映出来。如,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等。 (5)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耳是听觉器官。其生理功能靠肾来维持。肾的功能正常,精气上通于耳,则听觉灵敏。故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有病变,则影响到耳的听觉功能,使听力减退,或见耳鸣耳聋。另外,肾还开窍于二阴。肾的功能正常,则糟粕的排泄、尿液的排泄才能维持正常,同时生殖功能亦能正常。如肾有病变,则见二便及生殖功能失常的表现。例如,肾失封藏,则久泄滑脱;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则尿少、水肿,或尿失禁等。在生殖方面,肾阳虚可致精少不育或宫寒不孕等。

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