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就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 科技界流行的“瘟疫”——浮躁
20多年来,中国科技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在党和政府确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我国科技界的科研条件和科技人员的境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形成了可喜的态势。因此,中国科技才得以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热潮,不断出现网络热、基因热、纳米热等科技热潮。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发展中,科技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浮躁”现象,使许多人看在眼里,忧在心头,成为科技界可怕的流行瘟疫。
中国科技界的浮躁主要表现和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夸大中国的科技实力。虽然中国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并不断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但在总体科技实力上我们还有差距,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领域,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由于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报道,仿佛这些差距都不存在了。这种症状的主要危害是容易导致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造成中国科技的再次落伍。第二,一些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出于名利考虑,开始热衷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重视实用技术研究,而忽视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这种症状如任其发展下去,大量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人员势必转行搞实用技术,而真正能坐冷板凳,勤跑图书馆,专心搞基础研究的势必大大减少,基础科学理论研究领域成果将越来越少,而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削弱,又直接影响了技术领域成果的不断减少,国务院设立的两项科技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三年无人夺魁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三,过分炒作科技概念,一个个新产业被催生。铺天盖地的“网络热”、“基因热”、“纳米热”,仿佛中国真正拥有了网络、基因和纳米。其实,我们或者是热过了头或者是昏了头,事实上在这些领域我们只是刚刚开始。探究过分炒作的动机,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用令人眩目的高科技概念包装自己的产品,以吊大众消费的胃口,图自己赢利的目的,以“纳米热”为例,国内大众媒体上爆炒“纳米”不超过两年时间,全国已有纳米材料企业300多家。其中以“纳米”字样注册的企业就有50多家。科技部的调查显示,浮躁的纳米风虽然催生了这个产业,但并未使之健康壮大。300多家纳米企业中,50人以下的小厂竟占70%以上,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下的占90%左右。由于纳米技术尚不成熟,多数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颇有“早产儿”之感——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第四,科技“伪成果”和学术骗子增多。科学是不能与虚假同行的,科学掺假就变成了伪科学,但是一些科研人员被外界的“精彩”所诱惑,不能安心科研,却又要获取名利,于是便弄虚作假,或剽窃别人的成果,或夸大自己的成果,臭名昭著的“基因皇后”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可见,如不紧急刹住这种歪风邪气,科技的圣洁将不可避免地被玷污,难保不会再出现一个“纳米皇帝”。
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 *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在谈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时,鲜明地指出了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特别指出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对于科技界也应该具有警戒作用。
浮夸、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是党风建设需要克服的顽症之一,更是科技界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科技界针对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展开了广泛的批评,许多著名科学家在重要场合对科技界存在的各种浮夸、浮躁现象给予了严厉痛斥。这说明科技界对这些问题是有清醒认识的,现在到了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

阅读理解与欣赏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奔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B.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C.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亟:屡次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今乃用之,可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A.



吾其还也

B.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期曰

C.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A.②③⑥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