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摘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2 据1978年统计: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在农产品收购额中为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为99.7%。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列讲座专辑》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衣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到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 据测算,1993年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百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3期、1994年5月4日《经济日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通知指出: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适度干预。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度上涨。 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5年4月20日起执行。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说明了什么问题并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加以阐明。 (2)材料3反映出,价格放开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对照材料4和1,说明我国现在采取的价格管理措施与传统管理方式区别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解析:(1)材料1、2表明,我国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的转换,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原有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已被打破,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由市场形成。 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形成价格的原理,市场形成价格,主要有下列涵义:第一,价格的形成不仅要反映价值规律,而且要反映供求规律;第二,价格的形成还要反映纸币流通规律;第三,定价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即企业根据成本、盈利及供求状况自主定价。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来看,原有体制下的以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经过多年的运行,暴露出许多弊病,只有改革价格机制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才能解决。 (2)材料3反映出价格放开后出现价格秩序紊乱的状况,并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表明价格放开后,在建立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会产生不顾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为了防止和克服市场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国家必须对经济活动和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管理。 (3)材料4的几项措施,不是恢复到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而是在尊重企业自主定价格的同时,加强政府对价格的调控管理,通过监审、严格执法检查、分类管理等手段加以实施。这些措施是完善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完善政府对市场价格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利于抑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度上涨,安定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