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设有以下定义和程序:
#include<iostream.h>
class A1public:
void show1()

cout<<"class A1"<<endl;
;
class A2 : public A1public:
void show2()

cout<<"class A2"<<end1

;
class A3 : protected A2public:
void show3()

cout<<"class A1"<<endl;

;
void main() A1 obj1;
A2 obj2;
A3 obj3; 则以下不合语法的调用语句是

A.obj1. showl();

B.obj2. showl();

C.obj3. showl();

D.obj2. show2();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派生类的使用以及访问权限问题。C++中,通过类的对象只能访问类的公有成员,不能访问类的保护成员和私有成员。A2是A1的公有派生类,A3是A2的保护派生类,所以类A1的成员函数show1()在类A3中呈现保护属性,不能通过A3类的对象访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B.一食尽粟一石   或: 有时 

C.才美不外   见:通“ 现 ”     

D.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伯乐不常有   以衾拥覆,久乃和

B.虽有千里能   祇辱于奴隶人

C.策之不其道   不千里称也

D.骈死槽枥之间   每假借藏书之家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B.鸣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

5.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