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可见眩晕肢体震颤,面白无华症状的是()

A.肝阳化风证

B.阴虚动风证

C.血虚生风证

D.热极生风证

E.肝阳上亢证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

肝阳化风临床表现为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阴虚动风是肝阴亏虚,筋脉失养而动风,以头晕目眩,肢体发麻,或手足蠕动、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血虚生风是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热极生风临床表现是高热神昏,躁扰如狂,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肝阳上亢的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反省过分“世俗化”倾向

陈平原

北京大学1993年的拆南墙改建商业街,以及2001年的重建南墙,都曾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前者象征着北大走出象牙塔,从注重政治与学术,转向强调市场与社会。至于后者,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整治大学周边环境,而是意识到此举确实冲击到北大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使得原本以学理深厚、思想自由见长的北大,也逐渐变得急功近利起来。十几年间,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左冲右突,上下求索,努力在精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巨大张力中,寻求尽可能稳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大学之过分“世俗化”,有几个观察角度:第一,强大的资本力量,凭借大笔捐款而影响大学的具体决策乃至办学宗旨,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还很少见。第二,大学为了“生产自救”,主动走向市场,筹办大小公司以及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如“董事长国学研修班”等),这方面,各大学各显神通,多少都有斩获。第三,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使得各大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主。这是中国大学的特色,摆在面子上,谁都无法回避。第四,隐约存在着的学术与权力之间的相互交换,比如大学送现任官员博士头衔或教授职称(通过合法手段),敦请有魄力且有资源的退休官员出任院长或校长。后者现在很时髦,不说投桃报李,就算全都出于公心,此举在为大学带来丰厚人脉,使得其日后“好办事”的同时,也带进了某些官场气象。今天中国的大学,变得越来越像官场了。

美国密歇根大学,因是公立大学,必须接受政府的检查与指导,校长及教授们抱怨“行 * * 力过度约束”。比起中国的大学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以及大学中人的曲意逢迎,导致今日中国一些大学混同于官场。过于世俗化的,除了办学理念,还有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学中人,本应追求独立人格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但在商业以及行政的双重压力下,这种“声音”已逐渐消失了。

这就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大学是否需要“围墙”。在我看来,围墙分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有形的围墙,欧美各著名大学或根本没有,或不很明显;可不管置身于中小城市(如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还是大都会(如哥伦比亚大学或巴黎四大),人家的校园都很幽静。我们的校园,有高大完整的围墙,但根本挡不住商业大潮以及世俗口号铺天盖地,以至你想“躲进小楼成一统”,都很难做到。大学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以及高校的过分世俗化,使得围墙里头的教授与学生,都很难再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记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请允许我套用:“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16.下列关于北京大学拆、建南墙事件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拆南墙意味着北大开始注重市场与社会,而不再强调政治与学术。

B.拆南墙是北大忽略教科研水平、急功近利的表现。

C.重建南墙是为了纠正办学理念的偏差,而不是为了整治周边环境。

D.拆与建体现了北大在精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巨大张力中寻求平衡的努力。

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教育行政力量对大学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有度。

B.学术与权力的交换未必全出于公心,但客观上对大学也不是没有益处。

C.欧美著名大学的校园很幽静,主要因为没有铺天盖地的商业大潮和世俗口号。

D.要办好大学、造就人才,要注重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

18.中国大学过分“世俗化”有哪些突出表现?请分条概括,不超过40字。(6分)

19.作者认为大学过分“世俗化”有什么不好影响?(6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