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现在围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展开共有七个事例,这七个事例均为各个地区的典型活动。具体如下:
1.党员监督取决于群众的满意度,并与年终绩效挂钩,群众可以一票否决官员的年终绩效评价。
2.某街道“1+1+3”创建工作思路:一项创新,把全街所有生活小区划分成42个网格,由街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认领,明确网格责任范围和工作职责;一项考核,分别对5个社区、42个网格和3个农贸市场制定考核指标,从经济、行政、党纪三个方面制定奖惩措施;三项重点工作,明确文明创建工作的重点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城市管理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3.建立满意窗口,让人大代表、人民群众进行测评。
4.一对一帮扶,一个科员负责一个村民。
5.“五个一”,其中三项分别是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座谈会群策群力、党委领导进行一次报告。
6.各级党员干部、党委带头,招商引资从经济方面建设本市。
7.以党员为代表,树立党员、党组织典型,在学习中推广。
[问题]
选出其中两个最典型的事例,能够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要求从七个活动中选出两个最典型的事例,要求这两个事例能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材料中给出的七个典型活动,都是本着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目的而展开的。因此,在选择能起到最大宣传效果的两个事例时,应先将这七个活动按照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整理:
从这七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
活动1、3均是反映群众对党员监督的重要性。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党员测评的重要因素,这能够督促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活动1中的“一票否决”制度更是将群众监督发挥到最大效用,切实将群众“满意不满意”放在绩效考评的首位。
活动2、5都是举办系列活动来逐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活动2和5相比可以发现,活动2“1+1+3”给出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将小区划分为42个网格,确定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范围,颇有新意,让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责任区,同时设置考评机制,也能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另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城市管理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这三项重点工作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从这一系列活动可以看出该街道还是经过了一番仔细思考、创新才构想出这些活动。相比而言,活动5“五个一”中的三项,即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座谈会、作报告,就略显形式化,没什么新意。
活动4,让一个科员负责帮扶一个村民,这一做法将干群关系变得更为紧密,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民生,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救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
活动6提到的招商引资是从经济方面建设本市。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活动6从经济角度出发,是很有见地的。
活动7开展的是树典型的活动。“树典型”其实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其他人培养相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让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超有目标、见贤思齐。但是,“树典型”必须要让先进典型立得住、叫得响、树得牢,经得住历史检验。因此,活动7未免给人一种为了“树典型”而树典型的感觉,这样树起来的典型往往都是虚假典型,会遭到群众的抵触和排斥。
在明确了各项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之后,考生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出两个效果最明显的活动,为了保障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在设定标准时,可多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方面,也可以从基层组织的职责定位来考虑。就基层组织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和群众联系紧密,其根本的作用在于为群众办实事,作政府与群众的纽带。所以,能够为群众带来最大实惠的活动就最有可能取得最大的效果,综合以上分析,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出效果最明显的两个活动,在陈述观点时,考生在明确自己选择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阐明自己的选择标准,并通过充分、合理的理由,让小组成员认同自己的标准,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