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1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宝贵资源,操作系统必须对有限的存储空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1.操作系统如何解决内存的分配、地址变换 2.动态重定位指什么 3.内存的扩充技术有哪些 论述题2 结构化方法将软件生存期分为计划、开发、运行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按顺序开展,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分为哪几个阶段(10分) 2.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分为哪几个阶段(10分) 3.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分为哪几个阶段(10分) 论述题3 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是一项非常主要的工作,一个优化的查询执行起来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节省空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试回答以下问题: 1.查询优化的总体目标(10分) 2.查询优化的一般策略(10分) 3.查询优化的一般步骤(10分) 论述题4 ATM是高速交换技术,是支持宽带ISDN业务的基本方式之一。依据ATM技术以及B-ISDN,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1.ATM的原理、信元的结构以及异步传输模式的优点。(18分) 2.B-ISDN的含义及其特点。(12分)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论述题1 1.内存分配: 记录存储器的使用情况,响应存储器申请,根据分配策略分配内存,内存使用完毕,回 收内存。内存的分配方式有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静态分配是指在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 一次分配完作业所需的内存空间,不允许在运行过程中再分配内存。动态分配是在目标程序 装入内存时分配作业所需的基本内存空间,且允许在运行过程中再次申请额外的内存空间。 地址变换: 运行程序的相对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即地址的重定位。也完成虚拟地址空间到物理存储空间的映射。 2.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执行过程中,在CPU访问内存之前,由硬件地址映射机构来完 成的将指令或数据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过程,目标程序可以不经任何改动而装入物 理内存单元,但需要有一种硬件机构来支持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进行地址转换,这种硬件机构 称为地址映射机构。 重定位方式有如下优点: (1)目标程序无需任何改动即可装入内存。 (2)装入内存后的程序代码可任意移动,只需改变基地址寄存器BR的内容,就可以改变 程序的实际内存地址。 (3)有利于程序分块,每个目标模块各自装入一个存储区,存储区不一定顺序相连,每个模块有自己的基准地址寄存器,它有利于存储空间的利用。 3.内存扩充技术: 内存的扩充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从物理上进行扩充,在计算机系统中再增加配置更多的存储器芯片,以扩大存储空间的容量。另一种是利用目前机器中已有的内存空间,借助软件技术实现内存逻辑上的扩充,即解决在较小的内存空间中运行大作业。通常采用的技术是内存覆盖技术和内存交换技术,它们通常和分区管理、简单分页管理等配合使用。 (1)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指让作业中不同时调用的子模块共同使用同一个内存区。这样,在程序开始装入时,不必将整个程序全部装入,而是先装入部分模块,当运行过程中调用到另外一个模块时,再从外存中调入并且将原来已经运行完成的程序模块覆盖掉。这种程序覆盖技术,可以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但要求作业中各个模块间要有明确的调用结构,并要求用户向系统指明这种调用结构,这样,就加重了用户的负担。这种技术常与分区和分页管理配合使用。 (2)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交换出的作业部分也可以再次被调入。这种技术实际是利用磁盘和文件作为一种缓冲区,让用户在较小的存储空间中通过不断地换进换出作业,达到较大作业的运行。它也经常与分区和分页管理配合使用,形成存储区的替换。 论述题2 1.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用户基本需求,分析新系统应设定的目标,按设定目标的要求进行问题定义并分析开发该系统的可能性。用户与分析人员的交互和配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它分为两个阶段: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 2.开发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用户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全部需求,以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表达,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确定系统结构中的每个模块的内部过程和结构,按照选定的编程语言将模块的过程性描述翻译成程序。开发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和实施,其中分析、设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实施则包括编码和测试两个阶段。 3.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软件的维护,是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旧可能隐含的错误,适应用户需求和系统操作环境的变化,继续对系统进行修改和扩充。运行阶段主要包括运行和维护两个阶段。 论述题3 1.查询优化的总体目标:选择有效策略,求得给定关系表达式的值。 2.查询优化的一般策略: (1)选择运算应尽可能先做。在优化策略中,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 (2)在执行链接前,对文件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对文件排序和在链接属性上建立索引。 (3)把投影运算和选择运算同时进行。如有若干个投影和选择运算,并且他们都对同一个运算操作,这可以在扫描此关系的同时,完成所有的这些运算以避免重复扫描关系。 (4)把投影同前或后的双目运算结合起来,没有必要去掉一些字段而扫描一次关系。 (5)把某些选择同在它前面执行的笛卡儿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链接运算。 (6)造出公共子表达式。如果这种重复出现的子表达式的结果不是很大的关系,并且从外存中读入的这个关系比计算子表达式的时间少得多,则先计算第一次公共子表达式并把结果写入中间文件,当查询的是视图时,定义视图的表达式就是公共子表达式的情况。 3.查询优化的一般步骤: (1)把查询转化成某种内部表示。通常的内部表示是语法树。 (2)把语法树转换成标准形式(优化)。利用优化算法,把原始的语法树转换成优化形式。 (3)选择低层的存取路径。 (4)生成查询计划,选择代价最小的。 论述题4 1.ATM的原理: ATM实质是一种高速分组传输模式。某信息源待传输,ATM首先是将信息切割成块,并在块前加信头,构成信元。由于信息源产生的随机性,不同的信元在缓冲器中排队到达的先后也是随机的,从而等待输出。若获得空信元则插入信息发送出来,因信息插入位置无固定周期,所以称为异步传输模式。 ATM的信元结构: 信元实质就是分组。每个信元由5个字节信头和48个字节信息段组成。信头中装配控制信息;信息段中装配被分解成数据块的用户信息或其他管理信息。 异步传输模式的优点主要有: 能支持不同速率的各种服务。 选择固定长度的信息元作为信息传输单元。ATM的信元由5B的信元首部与48B信息字段组成。 所有信息在最低层以面向连接的方式传输,适用于传输实时性较强的信息。 由于光纤通信容量大,误码率低,ATM网中数据链路层可以不进行差错控制与流控,提高信元网中的处理速度。 2.B-ISDN的含义: B-ISDN是将语音、数据、静态与动态图像传输以及N-ISDN所有服务综合于一个通信网中,覆盖从低传输速率到高传输速率,满足非实时和实时、突发性等各类传输要求。 B-ISDN的特点: B-ISDN以光纤作为其与其主干和用户环路的传输介质。 B-ISDN以快速分组交换的ATM为基础。 B-ISDN用虚电路的概念,其速率不固定。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