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09年初,李某开了一家快餐店,并按规定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每月按时申报纳税。由于月月亏损,李某于2009年8月将店铺转让给了一位朋友。李某把税务登记证件同时转借给那位朋友。 2009年12月10日,主管地税机关突然找到李某,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和《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要求李某在3日内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并对李某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处以 500元的罚款,同时又以李某把税务登记证件转借他人为由,处以2000元的罚款。 要求:判断李某的行为和地方税务机关的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李某的行为是错误的。按照税法规定,李某将快餐店转让给他人属于应变更税务登记证的事项,李某应当在签订转让协议后,向工商行政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自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证中的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手续。由于李某没有办理变更手续,所以他违反了《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应当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因此,税务机关对李某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行为作出“责令李某在3日内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并对李某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处以500元的罚款”的处罚是符合税法规定的。 (3)地税机关对李某将税务登记证转借给他人使用的行为作出的处罚是不合理的。因为李某已经将快餐店转让给了他人,则快餐店的合法经营者不再是李某,这项业务中李某的行为属于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变更手续的行为,不属于将税务登记证转借给他人使用的行为,所以,地税机关按“将税务登记证转借他人使用”的行为对李某作出的处罚是错误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灿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日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灿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关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B、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语言材料,创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戏剧语言。

C、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注重戏剧语言的设色加工,词藻富丽,文采斑斓,充满诗情画意,又不乏生活气息。

D、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与唐诗、宋词、明清传奇一样,都体现了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2、根据文意分别简要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的关系、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上文对“本色派”或“文采派”的论述,从下面三段曲词中任选一段,分析其所体现的流派特点。(200字左右)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韫湿做重重叠叠的泪。……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悃悃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