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各阶级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制定的纲领,并做简要评价。

答案

参考答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制定的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几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分为九等,无论男女,16岁以上皆可分得土地一份。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目的在于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均土地方案,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理想社会的渴望。这是其革命性的一面。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这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旧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所制定的纲领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明确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因此,它在本质上是进步的、革命的,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这一纲领又存在着明显的幻想性,幻想“世界各国列强赞成中国之革命事业”,企图用对帝国主义妥协的办法,取得对外的民族独立,这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也没有号召农民起来进行土地革命,彻底废除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和不足,充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