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发展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1950—1979年:计划型财政管理阶段。1953年后,我国开始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此后多年一直实行该体制,直至改革开放。这一阶段财政管理的基本特征是集中与计划,由于排斥公共财政体制,基本谈不上公共财政管理。
(2) 1980—1998年:计划型财政管理向公共财政管理过渡阶段。1980年,我国着手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打破了长期以来财政统收统支的格局。这种又被称为“分灶吃饭”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确立了地方政府作为公共财政管理重要主体的地位,地方政府独立完成自己的预算及公共收支管理。1985年,我国又进行了一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中央与地方在公共收入上的分配比例,稳定中央财政收入,即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此后虽有几次调整,但基本沿袭了“分灶吃饭”的管理模式。1994年,我国推行分税制,这是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公共收入管理作出的历史性调整,对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1999年,财政部正式明确提出实施公共财政管理。在这个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财政管理公共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过去计划型财政管理模式遗留下来的东西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3) 1999年以来,明确导向公共财政管理阶段。199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如实施政府采购制度、部门预算管理、政府收费和罚没收入上缴国库、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等,公共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