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3分)化解产能过剩 着力提质增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企业是一家专门为输变电行业生产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电站瓷绝缘子的公司,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特高压电瓷产品干法生产线,高压电器瓷套制造技术、特高压百万伏瓷套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但由于瓷绝缘子行业准入门槛低,低水平建设很多,行业集中度很低,2005年以来,行业产能扩张很快,到2011年,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其主要经营数据见下表。

(1)上述材料反映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增强该企业的竞争力。(10分)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专家认为,产能过剩很大的问题不是市场,是资源错配造成的问题。解决产能过剩,只有市场机制才能承担解决产能过剩的重任。

(3)运用价值规律相关知识,说明市场机制是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7分)

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以往,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现在需要地方政府能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及促进当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远见,制定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干到底。

(4)结合《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绘制当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蓝图。(12分)

答案

(1) 该企业生成成本不断上升,税负负担较重,外汇兑换损失较大,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产品价格不断降低,企业经营面临困难,2011年获得净利润较少。

(2) 企业: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降低生成成本;积极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国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市场规则;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负担。

(3)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市场竞争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自发使社会资源流出产能过剩行业。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

(4)在制定规划时,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切实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题目分析:(1)本题为图表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中的数据做出分析,并注意注释中的内容。材料主要反映了该企业生成成本不断上升,税负负担较重,企业经营面临困难,2011年获得净利润较少。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企业和国家两个角度分析。从企业角度,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降低生成成本;积极走出去,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从国家角度,要注意完善市场规则,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负担。

(3)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的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当地政府如何才能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题难度不大。首先要调动知识,政府的知识包括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依法行政等知识。而本题考查政府如何绘制蓝图,即侧重考查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所以考生可以回答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切实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知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雪  画

王海椿

兖州城外农庄有个书生叫柳应寒。柳应寒家贫,仕途又颇不得意。自恃画得一手好画,却无人赏识。常自怨自叹,恨无知音。

一日,他歇息田垄,迎面走来个书生,长得白白净净,眉含英气。书生见他满面忧郁,便坐下和他攀谈。柳应寒向书生诉说功名不就的苦恼,书生好言相劝,句句都说在他心坎上。知己难求,他遂邀书生到寒舍小坐。

柳应寒弄了两个小菜,欲去买酒,书生说不用了,从腰间摸出一个葫芦,斟起酒来,顿时香气扑鼻,令人生津。应寒从没喝过如此佳酿,遂开怀畅饮。席间得知书生姓白名如雪,生于富豪之家,因不忍家父严管,负气离家。

应寒说:“为兄若不嫌我家贫寒,就此住下如何?”

白如雪说:“好。”

两人畅饮之时,门外飘起雪花。

白如雪赞:“好雪!”便磨墨展纸,画了几幅松、竹、梅图。运笔之时,应寒已知书生功底非同小可,泼墨大胆,非常人所为。可如雪搁笔之后,应寒看来看去总觉得几幅画少了一种气韵。在他愣神之时,白如雪已跨出门外,从雪地抓了个雪团回来,放到白瓷碗中,用口一呵,顷刻,雪团融化成水。白如雪净了笔,蘸上雪水,在画上圈圈点点、任意挥洒,几幅画上立时雪花片片,静中有动。雪梅、雪松、雪竹,顿时有了神韵。“真是神来之笔、神来之笔!为兄莫非神人也。”柳应寒赞叹。白如雪说:“这有何难,你也能画。只不过你平时不知个中诀窍罢了。”便叫应寒试试,应寒将信将疑,摸过纸笔,效仿起来,果真不假,清水落到纸上便成了飞雪。

翌日,白如雪嘱柳应寒将画皆以他的名义拿去卖。柳应寒说:“这样不妥吧?”如雪道:“我只求活得逍遥自在,名利于我无用,而你需摆脱眼下处境。”应寒也就不再推辞,他来到集市,将画悬于一店铺壁,顷时就围拢了许多人,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应寒得了好些银两,很是欣喜。便又买了好酒好菜,回家和如雪畅饮起来。之后,他乘着酒兴又作了好多雪景图,如雪也在一旁连连赞好。

他将画拿到集市,又被人抢购一空。

此后,两人常在一起交流画艺,柳应寒大有长进,很快就和白如雪齐肩了。

柳应寒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他的雪景画一时被商贾名流争相收藏。

钦差大臣李相亭巡视兖州,闻应寒画名,特意召见。柳应寒当场表演画艺,所画《雪荷》,甚得李相亭赏识。古人画荷,要么是夏日艳荷,要么是秋日残荷,他却画冬日之荷。冬荷也是残荷,可他笔下之荷,泼墨淋漓酣畅,深浅层次皆以用墨浓淡分之。荷叶虽萎,衬以雪景,并无丝毫萧条败落之气。莲梗裹雪,更显荷之冰清玉洁。整个画面只有黑白二色,一方朱印又使画面免去冷清压抑之感,生动异常。得知他仍无功名,李相亭便封他一个小官,在县衙混口饭吃。

得知此讯,白如雪也甚是为他高兴。

后来,兖州县令擢升,得李相亭引荐,柳应寒被封为一县之主。

当上县令后,柳应寒就很少回去和白如雪叙谈了,只是时常托人捎些银子回去。

一天,一个衙役跑到大堂,对柳应寒说:“大人,有一人在街头卖画,全是仿你的画风,有损大人声誉,请查访。”

柳应寒从官轿下来,发现卖画者竟是白如雪。他说:“哎呀,原是白兄,缺钱花向我说一声不就行了,何苦出来卖画呢?”

白如雪道:“我卖画又不是为钱,只是找个乐儿。”

柳应寒叫他快收了画摊,跟他到县衙叙叙,白如雪怎么也不应。柳应寒很是不悦,只好打道回府。一连几日,白如雪都来县城卖画。

这天,来了几个衙役,二话不说将白如雪的画摊踢翻了,说他冒仿县太爷手笔,骗取钱财,不容白如雪分辩,就将白如雪绑了押回县衙,打进监狱。

不几日,兖州降了一场大雪。柳应寒在府上独自畅饮,乘着酒兴,作了一幅瑞雪丰年图:座座村落,尽披银装,柴门红灯,玉树雪墙,一片祥和之气,隐喻皇恩浩荡,恩泽山河。柳应寒摇头晃脑自我欣赏一番,甚是满意,当下差人冒雪送往京城,希望得到皇上赏识。

皇上听说兖州县令画界名流柳应寒雪天送来雪画,很是高兴。可待他展开画轴,不禁气得胡须直抖。原来,此画哪有什么雪景,却见幢幢茅舍,腐草凄凄,秃树枯枝,显得万般荒凉。分明是讥讽当今皇上昏庸无能。

是日,柳应寒正在备案,忽觉脖子一阵冰凉,他觉得好生蹊跷。一抬头,满堂飘着雪花。再细看,雪花却是从他所作的几幅雪画上飘落,顷刻之间,几幅画上的雪已然落尽,萧索之气令他不寒而栗!蓦地,他想起自己献给皇上的那幅瑞雪图,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选自《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农庄书生柳应寒画艺虽佳,只是因自己家贫仕途又不顺,所以所作之画无人赏识,常常是愁眉苦脸。

B.出身富豪之家的白如雪因与柳应寒有着相似的遭遇,所以跟柳应寒话语投机,答应在柳家住下,这为故事向前发展做好了铺垫。

C.白如雪作画是即兴大胆,巧妙地借用了门外雪花,使得画面顿增气韵,让人感叹颇具神来之笔,这也助推了情节的继续发展。

D.白如雪在柳应寒当上县令之后很少回来与自己叙怀,心生怨意,于是故意连续几日到县城卖画,以损毁县令柳应寒的名声。E.县令柳应寒在雪后乘着酒兴所作的瑞雪丰年图,献给皇上之后却画面大变,这使得小说陡增悬念,也表现了作者对柳应寒的一种谴责。

小题2:请从柳应寒人生的不同阶段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3:请试着拟写一副对联来概括小说情节发展。(6分)

小题4: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来谈一谈你对小说标题作用的认识。(8分)

单项选择题